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斯克“飛天夢”成真離不開航天市場化
http://www.CRNTT.com   2018-02-12 23:50:15


 
  而在此之前,所有太空發射都要通過官方火箭或飛船發送。此後,美國還通過《購買發射服務法案》,給更多私人太空公司帶來了發展機遇。逐漸的,美國宇航局的發射業務,基本轉向外包采購。

  冷戰結束後,商業和民用衛星的需求增加起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推出了“技術轉移計劃”,每年拿出一部分預算支持商業夥伴,在技術研發層面對企業提供技術、政策、資金以及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支持。

  同時,還通過“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等推動軍民兩用技術的產業化發展,讓這些企業“有利可圖”。在這些政策的引導下,這些私企在太空領域“如虎添翼”,實現了與NASA的雙贏。

  同時,由於財政預算減少,NASA陷入困境,許多員工紛紛出走。這些人才被私人航天公司吸收,比如說,SpaceX的火箭設計師湯姆•穆勒就是前NASA的工程師。

  不過,如果因此認為SpaceX成功是他們承接了NASA的底子,也有些忽視企業家的作用。在NASA體制內,創新者通常是科學家和工程師。而在私營企業裡,企業家才是最大的創新者,他的作用是整合資源,控制成本,尋找商業模式,并且獲得盈利。有了企業家的作用,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潛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

  比如說湯姆•穆勒,他原本只是NASA一名普通的工程師,他在失意中遇到瘋狂想造火箭的馬斯克,被他的瘋狂構想所折服。兩人一拍即合,湯姆•穆勒這才成為SpaceX的二號員工,并且在此後生涯展現出非凡的才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