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鐵怒懟泡面不能混淆權責邊界
http://www.CRNTT.com   2018-03-14 17:35:26


  最近,一段小視頻火了。一男子在高鐵上吃泡面,被一女子怒懟:在視頻中,女子情緒激動,言辭激烈。而吃泡面的男子事後在貼吧發帖子,說該女子沒素質。此事隨後引發網友強烈關注和討論。隨後,視頻中的發飈女子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稱:因孩子對泡面過敏,她曾提前跟這名男子溝通過,但對方執意不聽,她這才發洩不滿。拍視頻并上傳到網絡要人肉的發帖者已經嚴重侵犯了她的隱私權和名譽權,她將采取法律手段。

  一碗泡面,引發高鐵內外、綫上綫下廣泛爭論。除了泡面本身“穿透性的味道”之外,莫過於怒懟泡面視頻的廣泛傳播。在話題性引導之下,高鐵怒懟泡面,儼然成了一個輿論事件。然而,熱鬧歸熱鬧,高鐵怒懟泡面下各方的權責,不應被混淆。需要保護和引導的,都應該得到正面回應;需要履行和讓度的,也需呈現應有姿態。

  高鐵吃泡面,并不像吃榴梿、臭豆腐一樣屬於禁止事項,因此,吃泡面并不違規,多數人也都不必然強烈反對。但是,對泡面的感受,因人而異,有的異質性體質或過於敏感者,對泡面味道就無法忍受。對泡面的愛恨情仇,就在這樣不同認同度的群體間形成一個爭議性話題。

  原本,如果沒有怒懟泡面的視頻,這件事就可在雙方,或者在擴大到列車上的管理者和目擊者之間。但是,一旦經過視頻發酵。怒懟泡面視頻,就不僅僅是泡面味道大小這個範圍了。也關涉其他乘客的忍讓度,列車對秩序管理,對事件中被爭議方個人隱私保護等等。無形中,一碗泡面引發的爭論,迅速將各個權益責任聚攏到一起。當人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時,或許不經意間就侵擾、損害了他人本應有的“保護層”。

  怒懟泡面,雙方有爭議,可以平和解決。涉事女子聲稱曾向吃面的男方提醒,但男方執意吃面。於是,女方最終大發雷霆。如果女方所述事實為真,男方當有體諒他人感受的義務,或者雙方在乘務人員協調下解決泡面衝突。但是,雙方都沒有進一步理性處理,我吃我的面,你發你的脾氣。於是,高鐵怒懟泡面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