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愛心媽媽”成嫌犯:讓愛心的歸愛心,法律的歸法律
http://www.CRNTT.com   2018-05-08 16:37:25


  河北“愛心媽媽”李利娟,因為“21年來耗資數百萬收養118名遺孤”蜚聲全國,沒想到一夜之間,她居然成了犯罪嫌疑人。如此驚天大反轉,一時引發輿論嘩然。有人嘆息扼腕,也有人反思追問。

  5月4日,河北武安市民政局牽頭,聯合相關部門,以連續四年未參加年檢為由,對李利娟的愛心村依法予以取締。5月5日,李利娟又因涉嫌多起敲詐勒索犯罪、擾亂社會秩序犯罪,被刑事拘留。

  在過去十多年,李利娟的形象始終帶著愛心光環。據媒體報道,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她就成了百萬富翁,多年來一直堅持收養棄嬰,不得已賣掉別墅,在礦井邊修建愛心村。即使被查出患有早期淋巴癌,仍努力賺錢養活這些孩子。2006年,她被評為“感動河北人物”,之後還登上了央視《面對面》。

  而在官方最新的通報里,李利娟更像是一個借慈善之名斂財的“騙子”。經初步調查,李利娟在武安有多處房產,在邯鄲也有房產,平時不在愛心村居住,名下有路虎、奔馳等豪車。李利娟名下存款還有2000多萬元,美金2萬元……

  對李利娟的爭議,其實早有端倪。去年初就有媒體報道,李利娟雖然名聲在外,然而在武安當地,卻被人稱為“痞子”。當地村民說,“這邊的人沒有說她好的”,“愛心村里的孩子都是李利娟親戚家的,根本沒有孤兒”,“占了我們的地,我們去種,李利娟認識黑社會,就找人打我們”……

  如此看來,如果李利娟確實存在違法行為,應該不是一兩天。李利娟是如何坐大的?之前相關部門為什麼沒有察覺,及時采取措施?從袁厲害到李利娟,“愛心媽媽”的突然倒掉,應該留給社會的啓示是:公益人物的慈善行為也要納入法制範圍,受制度約束,僅靠愛心、道德容易滋生暗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