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營養餐豈能有“貓膩味”
http://www.CRNTT.com   2018-09-19 21:07:19


  新學期伊始,各地已曝光多起學生營養餐問題:江西萬安部分學校營養餐供餐過程中食材變質,孩子食用後出現腹痛;河南商水某小學營養餐“縮水”成為半碗素面,與墻上規定的菜單嚴重不符……接連曝光的營養餐問題提醒我們,確保學生營養餐裡的“營養”不流失,不讓昧心者中飽私囊,就必須讓嚴厲的法律法規守護好孩子們的飯碗。

  營養餐的供貨商,能够從競爭中脫穎而出,其企業資質和產品質量都應當出類拔萃。然而,以江西萬安營養餐變質事件為例,涉事的餐飲公司,曾因“擅自改變許可證類別制售涼菜并經營標識標簽不全食品和未及時清理超過保質期食品”而被處罰,這樣一家有“前科”的公司,為何能經過多輪招投標中選。若是夾雜著利益輸送,那就不僅是違規的問題,而是涉嫌違法亂紀。

  打營養餐的“主意”,近年來可謂屢見不鮮。多地購買定型食品、營養餐“營養”流失;營養改善經費下撥緩慢、甚至遭到臨時挪用;供應商補助中套利、學校吃回扣;供餐存隱患、食品安全讓人憂……回顧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從中能找到最符合邏輯的解釋就是“無利不起早”——一味以次充好而忘了營養餐的初衷所在,一味開啓逐利模式而忽視嚴格管理,一味當“甩手掌櫃”而不願打造責任閉環。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是奔著“提高民族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而去,覆蓋範圍之廣、財政投入之巨、受益學生之衆,不僅在國內前所未有,在國際上也屬罕見。然而,圍繞供餐方式、采購過程、價格監控、營養配餐科學性等問題不斷,顯然與國家推行營養餐的願景背道而馳,讓政策的善意和效能打了折扣。事關中小學生身體健康,事關國家財政補貼流向,事關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豈能有“貓膩味”?

  兩起事件,涉事相關責任人已被處理。找出營養餐中“貓膩味”的來源,深入調查、事後問責是題中之義,敲響警鐘、舉一反三更是必要之舉。(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鄒晨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