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人緣何“反向過年”?
http://www.CRNTT.com   2019-02-12 19:26:57


 
  為什麼會出現“反向過年”的現象?在筆者看來,這其實反映出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多方面變化。

  首先是中國家庭結構的改變。統計數據顯示,“反向過年”的人群多以“80後”為主,而這正是中國獨生子女的主力人群。同“60後”“70後”相比,“80後”子女,更是遠方父母春節團圓的唯一期待,因此,“回家看看”的責任與願望令他們更加看重與家人的團聚機會。

  但“80後”子女,卻是在返鄉路上最尷尬的人群。身處異鄉的他們,多數都已經結婚生子,而他們的配偶也并非都是同鄉。這種家庭結構,令“春節去誰家過年”成了一道沒有正確答案的選擇題。往往選擇的結果,便是在春節期間分別看望雙方父母,七天假期幾乎一半時間在探親的路上奔波。

  即便如此,這還要以可以買到所有行程的往返車票為前提,而中國春節前熱門綫路的“一票難求”,一直是返鄉人群共同經歷的故事。

  如此,將雙方父母家人接到自己所在的大中城市過年,便不失為“80後”們一種折中的選擇。這既可保障春節的家庭團圓,也可以錯開高峰時段、高峰流向帶來的交通不便。

  今年中國鐵路部門加大“反向春運”的鼓勵措施,對部分非傳統熱門方向列車票價,給予打折優惠,最高折扣甚至可至6.5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反向過年”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其次是中國交通的通達能力增強,這使得中小城市以及鄉村的出行便利獲得提升。讓家鄉年邁的父母來與晚輩團聚,期間的舟車勞頓,以往是令年輕人最為顧慮的一個方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