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部分字詞改拼音 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http://www.CRNTT.com   2019-02-22 14:02:51


 
  “我老人家費勁心思完成的押韵,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這麼被改了?”上述文章用調侃的語氣稱。該文同時列舉了其他一些例子,“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另外還有說(shuō)服;“粳米”的“粳”原來讀“jīng”,但現在要讀“gěng”;確鑿(quèzáo),原讀音確鑿(zuò),後因從俗改為確鑿(záo);蕁(qián)麻疹改為蕁(xún)麻疹;“騎”現統讀為qí,jì音已經取消了。

  “這已經是一則舊聞了。”王輝告訴澎湃新聞,語音的變化隨著時代一直在變,只是這種變化體現在詞典、語文教材或審音表中時,往往會引起較大關注。王輝認為,上述網文所涉改動讀音的字詞,有些是“教材定的”,有些則是審音表定的。

  “比如‘鬢毛衰’,這是教材改的,因為從孩子的記憶角度來看,盡量不要有過多的多音字出現,而讀‘shuai’和詩的意也能匹配起來,所以會改成就讀一個音。”王輝解釋。“讀‘cui’是為了押韵,即所謂的‘葉韵’,但是明清以來,很多學者對此不太認同,因為用今天的語音讀古詩總有不和諧的地方。語音發展,它本身就有不同讀法,從編者的角度,一方面是為了規範,還有就是為了方便大家記憶。”

  上述網文中所涉字詞中的大部分則源於2016年國家語委公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稿》,比如“粳米”讀“gěng”、“說服”讀“shuō”、“蕁麻疹”統讀為“xún”,等等。“國家語委層面已經完成了公開標准審定,但是國家標准管理委員會的工作正在進行,所以還沒最終發布。”王輝稱,從這個角度而言,所涉字詞讀音是否確定更改,尚有變數。

  針對同一含義的一個字有不同讀音的情況,1985年,國家發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近20年後再次發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稿》對一些讀音進行了新的修訂。根據國家標准管理委員會官網信息,該修訂稿目前處於“正在批准”狀態。另據教育部2019年1月上旬公布的《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2019年工作要點》,這一文件有望在今年問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