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部分字詞改拼音 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http://www.CRNTT.com   2019-02-22 14:02:51


 
對新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爭議已久

  事實上,對於《<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稿》的爭議由來已久。早在2018年5月,就有一篇《查詞典竟看到“說shuo客”、坐騎(qi)我怕是上了個假學》的文章在網上引起熱議。根據《北京晚報》報道,在隨後不久的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不少專家也表示“既要尊重、適應拼音隨著社會發展而出現的新變化,也不能盲目隨波逐流,丟失漢字拼音原有的表意語言魅力”。

  南開大學語言學教授馬慶株在此次研討會上表示,語言是社會交流的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語言的發音也會出現變化。“比如‘確鑿’的‘鑿(záo,原讀音zuò),大家都這樣讀,讀著讀著就成了‘對的’。”也有專家對於一些漢字的統讀發音提出了異議,比如“下載”一詞,念四聲zài,表達的是“搬運”的意思,現在被改為三聲,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義。

  2月19日下午,澎湃新聞就此向承擔此次審音表修訂項目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采訪,該研究所工作人員回應稱,對於網絡上的爭議,官方微信公衆號中已有涉及。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官方微信“今日語言學”發布的文章,參與此次修訂工作的專家此前對部分字詞讀音更改有所解釋,比如“粳”字讀音:該字所屬的原塞音聲母字,明清以來的變化趨向是開口geng而不是齊齒jing,北京音的文讀也同樣是geng而不是jing。“當《審音表》(1985)將‘五更’‘打更’等異讀詞中的‘更’也統讀為gēng之後,‘粳’實在沒有理由再統讀為jīng了。”

  另一篇文章則提及,蕁麻讀qiánmá,蕁麻疹也應該讀qiánmázhěn。由於很多人不熟悉蕁麻這種植物,在讀蕁麻疹這種病名時讀半邊就讀成了xúnmázhěn。該文稱,1985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承認了這種讀音歧異,把“蕁”定為兩個音:(一)qián(文)~麻(二)xún(語)~麻疹。即“蕁麻”是植物名,讀qián音;“蕁麻疹”是現代皮膚病名,讀xún音。這種做法客觀上將問題複雜化了,引起了爭議。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6月,《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修訂稿已把qián、xún兩個音統讀為xún,“蕁麻”與“蕁麻疹”中“蕁”的讀音得以統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