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制止餐飲浪費,是該走出“囚徒困境”了
http://www.CRNTT.com   2020-08-17 20:14:53


  在“制止餐飲浪費”這個問題上,很多人是最言行不一的,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因為講道理時決沒有人會承認:“浪費有理”。

  查一查,“光盤行動”是2013年十大新聞熱詞之一,據稱還是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但這個詞兒閃閃光耀了多年,時至今日餐飲浪費卻又成熱點。“知易行難”,在“制止餐飲浪費”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應該找准“船到底彎在哪兒”。

  博弈論裡邊有個著名的“囚徒困境”理論,其提出者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舉的例子很著名:兩名嫌犯被關在不同的囚室裡,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十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鑿,二者都判刑八年。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

  通俗地解釋:倆嫌犯都不招認,自身損失很小;但由於信息不透明,他們都會不約而同比著揭發對方。然後倆人都被判重刑。這種困境也是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所謂“非合作博弈均衡”(又稱“納什均衡”)。經濟學聖人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有句名言:“通過追求(個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會比其實際上想做的那樣更有效地促進社會利益。”但“納什均衡”則揭示了個人“理性選擇”的悖論:從利己目的出發,結果損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

  這多麼像我們現實裡的請客吃飯。在這件事上,每個人都知道節約糧食和節約金錢的好處;如果大家都這樣,那麼人人都會得好處。但現實卻是,在長期“請客文化”的熏陶下,食客覺得請客不把菜點到琳琅滿目,是很沒面子的,其他人很可能會這樣做,自己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收獲負面的印象和評價,從而受到人際損失。

  於是,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攀比,結果在收益很小(面上有光)的情況下、損失很大。每個人都知道最好的選擇,但每個人都陷在困局裡出不來。與博弈論中“囚徒困境”不同的是,後者只損害自身,而餐飲浪費損害的還有公共資源、國家糧食安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