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根本上講,這有賴於學校進一步細化內部的管理措施,確保教師在處理此類事件時,注意采取科學的方法、秉承耐心的處理方式,避免在處理過程中因為簡單粗暴的溝通方式而激化矛盾。
“疏”則是在做好管理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細致到位的服務工作,并按教育教學規律,科學、合理地使用電子產品進行教學。
不能忽視的是,出於日常溝通、安全等需要,家長和學生確實都有使用手機的需求,這就需要學校盡力滿足而非忽視他們的需求。
此次教育部的通知,對此已給出了比較細致的解決路徑。未來,學校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出台管理辦法,既滿足家長聯系學生的需求,也實現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的規範管理。
一言以蔽之,根治學生帶手機進校園、進教室的問題,需要學校有系統治理思維,不能采取簡單、粗暴甚至自相矛盾的方式。從育人的角度出發,在聽取家長和學生意見基礎上,制訂剛性與柔性兼備的學生手機管理規定;與此同時,也要消除某些教學觀念誤區,不能把教育現代化簡單視為要利用電子產品教學,而要更重視教育的品質,并且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來源:新京報 作者:熊丙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