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拼音招牌”折射的不止是審美偏差
http://www.CRNTT.com   2022-07-05 19:06:00


  “ER LIANG WAN ZA MIAN”“HAO QI DENG SHI”……走在路上,看到這樣的“拼音風”招牌,你能讀懂嗎?近日,四川成都一網友發布視頻稱,包括他家商鋪在內的一排商鋪招牌被街道辦從漢字換成拼音版,使用已超過一年,影響了生意。隨後,當地連夜為商戶換上了臨時的漢字招牌。此事一出,引發大量關注和討論,不少網友直言“就是瞎折騰”。

  “拼音招牌”引發吐槽的點有三:一是讀不懂。漢字的一大特點就是同音字特別多,拼音作為輔助漢字讀音的一種工具,與漢字是一對多的關系,因此,單獨呈現的一組拼音字母根本無法准確給事物定義。毫無疑問,將拼音作為商鋪名,就算是漢語學者,恐怕也會不知所雲。二是并不美。據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稱,當時更換標識標牌,是為了統一美化沿街商鋪。這種說法,難以讓人信服,先不論原先的漢字招牌何醜之有,僅從這組“拼音招牌”統一的字體、單一的色調來看,就很難讓人有美的感覺。當然,審美沒有標准,但從大衆的反應來看,也確實沒找到可贊美的點。三是不“洋氣”。商戶告訴記者,去年6月,他們收到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通知,稱為迎接大運會,這些店鋪招牌需由漢字換成拼音。這就更說不通了,為迎接國際性的盛會,若是多點英文標識方便外國友人還可以理解,換成拼音,雖說都是字母,但結果正如網友所言“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不明白”,意義到底何在?如此看來,更讓人覺得有些形式主義。

  回歸到招牌本身,其作為掛在商店門前寫明商店名稱或經營內容的牌子,實際上是經營者的品牌標識,也是顧客尋找消費目標的重要參考。作為城市規劃的一部分,改造店鋪招牌無可厚非,但是改造的前提必須合情合理合規。合情,體現在應當充分尊重經營者的個性化需求,不能違背商家意願。事實證明,以傷害商家情感和利益為代價的改造并不可取,既會有損商業健康發展,還會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合理,體現在招牌的可識別性,不知所雲的“拼音招牌”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一個好的招牌設計,具有鮮明的識別度是前提,更要兼顧大衆的情感認同、風俗習慣、審美標准。合規,體驗在規範使用服務用字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三條中規定:“公共服務行業以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第十四條也明確把“招牌、廣告用字”列入“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的範圍之內。可見,“拼音招牌”不僅會帶來一連串的問題,更涉嫌違法違規。

  其實,近年來,招牌改造引發群嘲的“前車之鑒”不在少數,多地曾現被網友戲稱為“墓地風”的黑白招牌,還有的地方要求招牌的字體、顔色、大小一模一樣,這類“一刀切”的粗放管理引來不少非議。但凡在改造前,能多聽取商家、市民的感受和建議,都不難意識到拼音招牌、黑白招牌等不妥之處。究其原因,這些“翻車”的招牌改造,與其說是治理者的審美偏差,不如說是治理思路上的誤差。能不能通過科學、審慎的調研,盡量避免來回折騰的低級錯誤;能不能設身處地為商家和消費者多考慮一點,用以人為本的溫度讓這樣的“群嘲”少一些?這是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該思考,并用實際行動去回答好的問題。

  招牌的管理看似小事,卻考驗政府的精細化管理水平。讓招牌改造少走彎路,讓基礎治理少點折騰,是打造服務型政府的應有之義,也是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的務實之舉。(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李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