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白鱘啓示錄: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它的?
http://www.CRNTT.com   2022-07-28 20:52:39


 
  按照一般規律,白鱘為中下層魚類,在長江幹流及一些水量較大的支流都有分布,成體白鱘在性成熟後溯河產卵,它們會上溯到長江上游產卵,幼魚多在中下游至河口及附屬水體覓食,成熟之前要回到產卵場。

  長江葛洲壩樞紐興建後,阻隔了白鱘的回游產卵的通道,這直接導致了野生白鱘數量驟減,是它滅絕的主要原因。

  另外,人類活動對種群本身也造成幹擾,尤其是使用現代技術過度捕撈,不僅是對白鱘產生直接的影響,還影響了它的食物來源。加之近年來頻發的環境污染事故,加速了滅絕的速度。

  “從主觀方面來講,沒有引起足够的關注,對白鱘研究不够,等到真正快要滅絕了,已經來不及了。”危起偉說,除上述客觀原因外,主觀方面沒有引起重視,也讓人們喪失了留住白鱘最後的機會。

一步步失去挽救的機會

  危起偉認為,即使有水電工程等活動影響了生態,白鱘也不應該滅絕。

  “如果早一點做白鱘的人工繁殖,也會避免滅絕。”危起偉說,中國的魚類養殖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做人工繁殖并不難。“先養活,等性成熟後,再體外受精,再進行孵化。”

  危起偉養活過的成體白鱘最長存活期為29天,它是2002年在南京江段救助的一尾白鱘。之所以僅存活29天,主要是當時受交通條件不便因素影響,接到漁民誤捕信息後趕到現場,白鱘已奄奄一息。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失去留住白鱘最後機會的呢?

  上世紀70至80年代,白鱘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綫中,當時中國正在修建葛洲壩水電站,使得白鱘無法回金沙江產卵,導致數量驟減。

  彼時,國家相關部門也考慮到魚類保護問題,但最後只集中到四大家魚(青草鰱鱅)、中華鱘和長江鱘,成立了中華鱘研究所及攻關項目,對白鱘沒有給予足够的重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