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白鱘啓示錄: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它的?
http://www.CRNTT.com   2022-07-28 20:52:39


 
  危起偉工作的地方離葛洲壩不遠,好幾次他撿到白鱘屍體,小的約幾十斤,大的一兩百斤。

  “那時如果像關注中華鱘一樣對白鱘給予更多的重視,也會有機會讓物種延續。”危起偉告訴《中國慈善家》,這是留住白鱘最好的一次機會,可惜沒有把握住。

  “當時最起碼可以先人工養起來,再慢慢恢複。”危起偉說,主觀認識不到位是造成這次機會喪失的主要原因。

  1983年,白鱘被列為需要一類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動物,但早期的管理并不嚴格,非法捕撈,依然存在。

  1984年,周濤第一次見到白鱘時只有10歲,還是那一年的枯水季節。他放學回家的路上,聽大人說江邊出現一條“大魚”,就跟隨人群來到“月亮台”碼頭,只見一條龐然大物躺在淺水灘上,已經死去。

  後來,這條白鱘被漁民切塊賣掉。

  再次見到白鱘已是5年後。那年冬天,一條受傷的白鱘漂在江面上,順流而下,也被漁民捕撈上岸……

  到了90年代,白鱘已經數量極少,獲得個體的機會很少,再去做人工繁殖則難上加難。

  最後的機會只有通過生物技術,比如細胞工程、幹細胞克隆技術等讓物種延續。雖然對克隆技術在應用方面一直存在較大爭議,但也是不得已為之。

  不過,現在即便想要克隆也為時已晚了。

  “了解得太晚,做得太晚,有機會的時候沒去做,現在已經什麼機會也沒有了。”危起偉痛心地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