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兩岸強弱易勢,台灣奈何專走偏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2 10:07:00  


蔡逸儒:撫今追昔,兩岸強弱已然易勢,北京回歸正途,台灣卻專走偏鋒。到底誰該負責?答案已經相當清楚了。
  中評社香港2月23日電(作者 蔡逸儒)大過年的,出門不是塞車就是擠人,還不如躲在家中看書來得快活。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金聖嘆曾經說過,雪夜閉門讀禁書不亦快哉。台灣既不下雪,也基本上沒有禁書這一回事了,所以只好看看專業書籍解悶。一方面補補功課,一方面長點見識,免得和人談天說地、提筆為文讓人覺得言語乏味,沒有學問。

  還記得,當年在台灣當碩士研究生時必須熟讀國共鬥爭史、共產黨史、馬列主義(現在大陸年青一輩朋友大概這方面的知識已經比不上我們了)。當時毛澤東先生一直認為,統一是相對的、暫時的、而矛盾則是永遠的、絕對的,所以他主張不斷革命論,不但要與天鬥、地鬥,也要與人鬥,其樂無窮。難怪大陸政治運動不斷,害了國脈民生。筆者對此印象尤其深刻。

  再想到當年北京大搞批孔揚秦運動,批判儒家的克己復禮觀點,到如今中國要在世界各地廣設孔子學院,意圖振興中華文明;另外中國大陸現在也強調對內要建立和諧社會,國際上要追求和平,兩岸之間希望和解,顯見中國這些年的進步真是不可以道里計,而其中重點還不只是作法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變化。這才驚人。

  談完了中國大陸,再回過頭來看看台灣。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後,透過反共教育雖然成功的將中國共產黨妖魔化(當然共產黨當年也犯了許多錯誤,如反右鬥爭、三面紅旗、文化大革命等等)但當時台灣的政策基本上是反共但不反華,台灣發展出了經濟奇蹟,拉大了兩岸之間的政經差距,但除了國共之間的鬥爭之外,雙方追求國家統一仍是彼此的共識。

  但等到兩蔣過世,李登輝主政之後,台灣民主發展的過程加速了本土化,隨後民進黨政府因緣際會的取得了政權,於是更進一步的把中國污名化,兩岸的法統之爭質變成為“國與國”的對抗。於今思之,我們發現,把中共妖魔化和把中國污名化竟然只是一線之隔。短視的民進黨政府為了短期的政治利益竟然陷入逢中必反的困境,把台灣推向絕境。

  從1995年的江八點對台示好,到1996年李登輝掌握大權,算來到今天已經超過十多年的時間。台灣本可善用兩岸關係的改善來為自己的發展找到出路,結果卻搞成今天的局面,如果我們借用外國的說法,日本和中南美洲國家都曾經經歷過十年的衰退,台灣則是活活的把本來可以是十年發展的黃金時期變成失去的十年,將來歷史終就究會對此有個評斷。

  全球化是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貧富差距擴大是個難以克服的困難,大家都面臨嚴重的挑戰,但台灣和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在經濟上,台灣由於有個廣大的大陸市場和投資機會;在政治上,由於北京希望完成國家統一大業,其對台灣不無讓步可能,台灣其實可以有很大的迴旋空間,能夠為自己爭取到最大的政經利益,但卻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非要走一條明知不可為而為的絕路,實在讓人嘆息。

  撫今追昔,兩岸強弱已然易勢,北京回歸正途,台灣卻專走偏鋒。到底誰該負責?答案已經相當清楚了。這才真是叫做天做孽猶可違,自做孽不可活。  (作者 蔡逸儒,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亞太所長)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