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世界日報:兩韓鐵路試通 是開始和解的象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22 11:11:10  


  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泰國《世界日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隔離半個多世紀後,朝韓鐵路於17日試行通車營運,雙方列車對開,穿越非軍事區抵達對方管轄下的車站。雖然,這只是試行,到達指定的車站後,列車最後還是駛回原地,但卻是1次歷史性行動,可說是和解的象徵,也是和平的開始和希望!
 
  社論指出,這次朝韓鐵路通車試營運,韓國在京義線的汶山站,朝鮮在東海線的金剛山站分別舉行“南北鐵路連接區列車試營運”儀式,並同時啟動各有5節車廂的列車,分別開往27.3公里外的朝鮮開城站和25.5公里外的南韓豬津站。兩列火車到達對方車站時,均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兒童手捧鮮花迎接來自對方的列車員,場面溫馨感人,說明1個國家,同一民族,雖因政治原因久經分裂,但到底還是同文、同種、同血統的一家人。
 
  火車對開通車是很普通的事,但在朝韓非軍事區通車卻是1件大事。這個非軍事區,也就是韓戰結束後大家所熟知的所謂“38°線”。韓戰經朝鮮、韓國、美國、中國和聯合國商定同意雙方停火、以北緯38°線為朝韓分界點,中間橫著4公里的非戰區,雙方人員皆不得攜帶武器進入非戰區,任何人違反此一規定,殺無赦。此一協議當年是在板門店達成,故板門店這個地名,也常掛在人們口上。而現在的朝韓列車試營運,便是打開繞滿鐵絲網的門,讓列車開進“38°線”非軍事區,經過著名的板門店。這是50多年前不可想像的事情,今天出現了。並且可以相信,隨著緩和局勢的發展,不會只有這1次試行通車,而且這只是開始,最後必可達成朝韓和平通車的目的。
 
  韓國總統盧武鉉看過列車試營運的電視實況轉播後表示,這是耐心累積信賴關係的結果,將成為歷史再次向和平邁進的契機。
 
  韓國建設交通部長官李庸燮說,他已與朝鮮鐵道相金勇三達成協議,朝韓鐵道專家將共同努力,以使朝韓鐵路提前正式通車。李庸燮強調,列車試營運只有歷史性、軍事性和政治性意義,經濟上意義不大。如果隨著朝韓鐵路開通,銜接西伯利亞橫斷鐵路(TSR)和中國橫斷鐵路(TCR),則將成為朝鮮半島再次騰飛的一大良機。
 
  社論指出,在中國主導“6方會談”的努力下,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正趨緩和。美國正千方百計幫助朝鮮順利取得被凍結的外匯存款,朝鮮也已答應在取得存款之後,即實踐其關閉寧邊核子設施的諾言。如果一切順利,不發生意外的話,和平將正式降臨朝鮮半島,使周圍國家都能放下心中1塊大石頭。
 
  朝鮮原是1個民族,1個國家,緣於1894年爆發了東學道農民起義,清廷和日本都出兵干預,結果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之後,朝鮮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慘遭亡國之痛。
 
  2次大戰後,日本戰敗,流亡在美國的李承晚在美國支持下回韓國出任總統。另一方面,蘇聯培植的金日成共產黨武力也在北方成立共產政權,朝鮮再度分裂。最後以“38°線”為界,成立非戰區,在板門店簽訂停火協定,直到今天。正式的和約雖未簽訂,但仗是再也打不起來了。
 
  這個世界,已沒有意識形態鬥爭,朝韓對立已無意義。這是1個競爭經濟發展的年代,誰能富國強民,誰就是勝者。韓國的富裕,與朝鮮的貧乏,如今已成強烈對比。朝鮮民眾每天成千上萬人設法逃亡外國,再從外國輾轉投奔韓國,為的是求富,最低限度是求溫飽。
 
  朝韓必將逐漸走近,不會越來越成為不共戴天的大仇人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