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迫不得已 美國的外交政策偷偷變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5 09:09:21  


布什政府做出政策調整,不是他醍醐灌頂,幡然悔悟,而是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刊載署名文章說,近來,布什政府似乎“不動聲色”地拋棄了單邊主義,開始向多邊主義回擺。

  文章總結了近期美國外交政策的走向,文章說,在朝核問題上,布什政府寄厚望於六方會談機制。為此,不惜拉下臉面,一改數年來拒絕與朝鮮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直接談判的立場,與朝方分別在柏林、紐約會談,直接促成第五輪六方會談取得實質性成果。當前,在匯業銀行涉朝資金久拖不決的情況下,仍然不放棄六方會談機制,顯得非常有耐心。

  在伊朗核問題上,布什政府雖然頻頻向中東地區調兵遣將,各部門高官也絕口不提不採取武力打擊的路子,但暗地裡發力,推動安理會通過1747號決議,增加對伊朗的壓力。

  在伊拉克問題上,布什政府年初宣布增兵政策,擺明了不要“伊拉克問題研究小組”提出的政策建議,但實際上卻“暗渡陳倉、偷梁換柱”,將其中的不少建議付諸實施。特別是月初的時候,在埃及積極推動召開“伊拉克國際契約會議”,正式啟動旨在促進伊拉克和平與重建的國際契約,希望將伊拉克問題由“美國的問題”變成“國際社會的問題”。

  在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上,官方、民間齊出面,頻頻向有關方面施壓,還竟然連中國的奧運會也給扯了進去。上個月的時候,布什就說要強化對蘇丹的制裁,明知道制裁無用,卻借口聯合國正在勸說蘇丹才推遲一段時間。前幾天,終於迫不住壓力,宣布美國對蘇丹的單方面制裁措施。

  文章指出,說一千,道一萬,布什政府做出上述政策調整,不是他醍醐灌頂,幡然悔悟,而是迫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

  布什政府上台以來,特別是“9·11”以來,窮兵黷武,接連打了阿富汗、伊拉克。如果說打阿富汗還情有可原,那打伊拉克后什麼也沒找到,讓美國人丟盡了顏面。在國內,布什所在的共和黨失去了在國會的多數席位,民主黨利用國會的優勢,老拿伊拉克戰爭說事,弄個預算還得把從伊拉克撤軍的時間表加進去,雖然最后被布什利用職權否決掉,但還是把布什政府搞得苦不堪言,眼看著2008年總統大選危在旦夕,布什總得做成點事,別讓共和黨跟著布什下台。在國外,伊拉克戰爭讓十幾萬美國大兵窮於應付,也讓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兩大目標——反恐及防擴散受到嚴重沖擊,出現恐怖主義越反越恐,核不擴散越防越散的態勢。布什政府終於意識到,這麼搞下去不僅無助於解決反恐、防擴散問題,也無助於應對后冷戰時期美國國家安全所面臨的新興大國、傳染性疾病、能源、氣候變化等諸多方面的挑戰,從根本上不利於維持“安全的美國本土、健康的全球經濟、友善的國際環境”,以實現“美國治下的和平”的最終目的。

  再說,即使回歸多邊機制,其他大國的實力還明顯地比著美國差一大截,美國也看明白了。美國要想在多邊機制裡干成點事,必須要多費點周折。況且多邊機制,特別是聯合國安理會形成的東西,那就是國際社會的意志,何樂而不為呢?多邊機制的束縛,雖然使美國難以完全實現它的意圖,但是現實使美國明白強硬的單邊主義會使自己變得更加孤立。所以回到多邊機制,美國實在是迫不得已。

  當然話也說回來了,美國向來就是個奉行“雙重標准”、甚至“多重標准”的“實用主義”的老手,現在迫於形勢有點向多邊機制回歸。以后,伊拉克形勢搞定了,其實力又放在哪裡,它再怎麼行事,那還真不好說。不過,幸運的是,布什這次在伊拉克是搞大了,下面幾年工夫,別管是誰都沒有多少咒念,一時半會美國估計還緩不過勁來。所以,2008年以后,不管是驢上台,還是象繼續執政,對外政策的大方向可能也就是現在的情況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