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洪奇昌:海基會與海協會有必要互設辦事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0 09:07:40  


限於目前的大環境,新上任的洪奇昌將海基會的功能定位於“積極的服務導向為主”,並為未來兩岸可能重開的協商“積蓄能量”。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台灣新任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昨天表示,為擴大海基會服務區域,除目前北部本會、中部、南部有服務處之外,今年八、九月要在東部花蓮市新設服務處,服務當地大陸配偶及其子女。他強調,海基會具有文書驗證的領事功能,未來將到對岸設辦事處。

  中國時報報道,洪奇昌也提及海基會應扮演兩岸經貿智庫的角色,他進一步說,過去如電電公會做大陸地區投資環境大調查,海基會作為第一線服務工作,也應對大陸區域經濟做研究或邀訪。 

  對於台商赴大陸投資是否造成台灣產業停滯,洪奇昌說,就台灣產業發展來看,除筆記型電腦以外,包括機械、面板、半導體到封裝測試,台商在大陸投資同時,也在台灣加速擴廠,不能說台商去大陸就是掏空台灣。 

  對於兩會復談問題,洪奇昌表示,很多談判議題分散在各部會,如熊貓在“農委會”,奧運聖火在“體委會”,學歷相互認證在“教育部”,但海基會許多同仁對兩岸事務談判有實戰經驗,應可參與功能性的角色。 

  另據明報報道,洪奇昌昨天呼籲,為因應台灣海峽兩岸交流所產生的各類問題,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有必要互設辦事處。

  本月12日接任海基會董事長的洪奇昌,昨天在台北接受明報專訪時表示,海峽兩會是具有“領事功能”的準官方機構,雖然目前囿於兩岸政治關係而功能受到影響,但每年數十萬件的兩岸文書認證、糾紛調解以及引渡通緝罪犯等事宜,都是透過兩會的渠道來進行。

  望京滬穗設辦事處

  他說,兩岸每年貿易總額已近千億美元,台灣一年有超過430萬人次到大陸,大陸也有24萬人次到台灣,如此頻密的交流所衍生的各種問題,需要雙方互設辦事處來解決。在兩岸官方聯繫沒有突破之前,由獲授權的海基會和海協會互設辦事處是可行的方法。洪奇昌進一步表示,海基會希望設點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海協會未電賀上任

  自從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之後,大陸方面就斷絕了兩會的磋商機制。洪奇昌上任後,雖然第一時間知會海協會,但一周過去了,至今尚未收到對方的賀電。而昨天由台灣啟程前往山東接載車禍受傷的台灣旅客的醫療包機,海基會欲派人員隨行協助,亦遭大陸拒絕。

  洪奇昌說,去年10月大陸一個旅行團在台灣南投發生車禍,台灣曾破例允許大陸官員隨死傷者家人一起來台。

  大陸冷待 職能削弱

  由於遭對岸冷待,海基會的部分職能亦被政府其他部門和民間機構取代,如兩岸正在進行的大陸遊客赴台旅遊、兩岸客貨運包機談判,實際上已經由政府授權兩岸民間機構進行,雙方官員亦有直接參與。

  對此,洪奇昌並不感到沮喪,“官員參與談判,而不再需要海基會這類『白手套』(中間人,詳見“中國詞典”),標誌兩岸關係已經進步”。不過,他仍然認為,海基會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中會扮演一定的角色,因為海基會畢竟是台灣目前唯一有與對岸談判經驗的機構。

  功能定位“服務導向”

  限於目前的大環境,新上任的洪奇昌將海基會的功能定位於“積極的服務導向為主”,並為未來兩岸可能重開的協商“積蓄能量”。他形容現在兩岸關係是“經濟上緊密聯繫,政治上歧異強烈”,複雜詭譎,目前最重要的是雙方重啟對話,以建立長遠的和平穩定新架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