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匯報:內地壓抑通脹不易 科學發展為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0 10:28:22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國家統計局昨公佈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高達11.5%,為近十年的最高水平;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3.2%,6月份增幅更達到4.4%,創04年9月以來的高點。這樣一來,內地已連續第7個月處於實際負利率之中。 

  《文匯報》今天發表社評說,鑒於內地GDP與通脹雙雙走高,中央使用加息、取消利息稅等手段為經濟降溫在所難免。這可能給兩地的證券市場帶來一定衝擊,值得投資者注意。不過,長遠來講,內地宏調重點依然在於改變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以保持經濟的平穩增長與可持續性。 

  內地通脹增幅擴大,主要是由於內地多年來年均10%以上的增長速度、城鎮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及全球性資源與產品價格的上漲,導致物價必然出現水漲船高現象。至於近來內地物價漲勢迅猛,主要源於豬肉等農產品價格的推動。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城鄉發展不平衡,與城鎮居民收入及工業品價格相比,農民收入及農產品價格長期以來受到壓抑,處於偏低狀態。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及市場化的深入,過去多年的欠賬定要補償,所以農產品價格不斷上漲是必然趨勢。可以預計,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內地經濟將進入“高增長與較高通脹並行”的階段。 

  社評說,對於中央政府來說,相信目前最為擔心的,一是快速增長的食品價格將加重基層老百姓的負擔,二是食品價格上漲將與房價上漲產生疊加效應,可能導致通脹加劇。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中央政府有必要繼續採取加息、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和相關財政政策搭配的“組合拳”進行調控。有人提出,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也是控制通脹的一個關鍵政策,因為此舉有助降低豬肉等進口食品的價格。不過,加快人民幣升值步伐是雙刃劍,在降低進口食品價格的同時,也將導致更多熱錢湧入,進一步推高內地的樓價、股價及其它產品的價格,其得失宜慎重評估。 

  近十年來,內地GDP增幅一直處於10%以上的高水平,但整體經濟並未如外界所預料的那樣出現過熱甚至硬著陸。這主要是因為內地實行的是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其經濟有著自己獨特的運行規律,再加上中國的很多規則例如統計方法等並未與國際接軌,因此,外界用通行的規則來衡量內地經濟,往往容易走眼。實際上,對於內地經濟來說,目前面臨的真正問題,並非GDP增幅過高,而是以信貸、投資和出口帶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面臨難以為繼的局面。其突出表現是,對內資源與環境的消耗過大,對外則遭遇其它國家的抵制。這說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改變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將是內地下一步的宏調重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