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50分鐘對領導人來說,可以做很多事,但最不想做的,應該就是過境美國時,匆匆加油然後走人。陳水扁這次的中美洲之旅,規模、陣仗不亞於前幾次出訪,訪問邦交國的行程內容也可謂多元豐富,偏偏阿拉斯加一站,如果真如同事前公布的表定行程,只能停留50分鐘,已不僅是美中不足。
聯合晚報特稿文章說,“過境外交”雖非創始於陳水扁任內,陳水扁確實將它發揮得淋漓盡致,經常藉此作為測試台美關係的溫度計。能東岸就不要西岸;把進不進得了美國本土,當成橄欖球是否達陣;有機會多留一晚,就不要浪費良辰。“過境”的意義,早已遠勝出訪的目的,涉外人員花在交涉出訪地點上的功夫,未必少於安排邦交國的參訪。
這使得陳水扁出訪,外界焦點都放在“過境”地點有什麼變化,從而檢視台美之間究竟是更進一步還是愈行愈遠,以這個標準,衡量今天過境阿拉斯加的待遇,確實有如阿拉斯加的冰河,雙邊溫度豈止是降到冰點。
文章說,陳水扁的外交,戰術很靈活,靈活到可以搭著專機繞著地球跑,目標在讓台灣“走出去”。只是台灣顯然並沒有因此走出去,在可供交涉的籌碼一再流失後,反倒更像是正坐困愁城。若非無計可施,何以去年可以不惜代價,以“迷航”表達抗議,這次則是悶不吭聲,還以“忍辱負重”的姿態,接受美方不講情面的安排。
“過境外交”的曲目,吹奏至此,或許已畫下休止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