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求是: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03 17:56:00  


  中國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胡錦濤同志在“6.25”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社會建設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這一重要講話精神,是黨的宗旨在新形勢下的生動體現。我們必須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本質要求的高度,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切實抓緊抓好,用實際行動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改善民生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出發,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一切服務於人民,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所謂“全面協調可持續”和“統籌兼顧”,就是要樹立科學求實的精神,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刻把握發展的客觀規律,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由此可以看出,科學發展觀是價值論與認識論的統一,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從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目的出發去謀求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這就是我們黨和國家工作的實質內容。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樹立和踐行科學的政績觀,切實糾正以GDP論英雄的傾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發展為什麼?不是單純地為了積累財富,而是要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的福祉,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文化素質。從這個意義上說,改善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績。

  二、改善民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

  從一定意義上說,民生問題也就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而這個問題,恰恰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點。近幾年來,通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我國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以較快速度提高,物價基本穩定,就業緊張的形勢有所緩解,建立覆蓋城鄉基本社會保障體系的工作快速推進,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勞動爭議、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數量開始下降,社會治安秩序有所好轉。當前我國經濟和財政收入快速增長,這為改善民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新世紀新階段,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工業化初期的資本積累要求、工業化中期的產業升級要求和工業化後期的資源節約、環境治理要求同時並存,特別是伴隨人民群眾物質文化需求的提高,在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醫療、教育、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環境保護等方面,產生了一些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由此引發的一些社會矛盾和沖突,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和諧穩定。

  我們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同時我們也正處於經濟社會快速變化發展的階段,因此必須清醒地認識解決民生問題的長期性、艱巨性,清醒地認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提出的新要求、新問題,清醒地認識我們的工作與人民的期望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從而進一步增強解決民生問題的責任感、緊迫感,把改善民生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根本途徑,持續進行艱苦的努力。

  一是要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特別是教育和衛生事業。要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教育發展和教育公平,在農村則要實行真正的免費義務教育;要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推行以社區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逐步緩解廣大群眾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二是要著力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做好下崗失業和關閉破產企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積極幫助“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推進退役軍人安置改革,建立健全和諧的勞動關系;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基金,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三是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理順收入分配關系,對收入分配進行宏觀調節,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促進共同富裕。四是要完善社會管理,努力構建科學高效、運轉協調的社會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社會政策和制度體系,推進城鄉社區建設,規范和發展社會組織,統籌協調各方利益關系,加強應急管理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全、有序、優美、宜人的生活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