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都:福田康夫主政扶桑,中日互惠可望強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24 15:31:25  


  中評社香港9月24日電/9月23日下午,日自民党總裁選舉結果揭曉:福田康夫以高出麻生太郎133票的330票(占全部選票的62.6%),毫無懸念地當選黨的第22屆總裁。按日本法律,在本月25日的國會上,福田將被指名為日本第91任首相(任期到2009年9月),與此同時,安倍內閣總辭職。

  南方都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福田的當選,終結了因安倍辭職而造成的短暫的政治空白期。雖然從政權的承襲上,被看成是“後安倍”政權的出發,但如果聯想到福田其人的政治因襲和背景的話,新政權的成立,或許標誌著日本當代政治的一個新的、卻也是嚴峻的拐點:從日本在21世紀所面臨的國家戰略目標及正在經歷的社會轉型的角度而言,新政權作為戛然落幕的安倍政權的延續,上承小泉所開闢的“構造改革”的政治資源與“道統”,與安倍內閣一樣,同屬改革政權的性質;但同時,自民党作為執政黨,政治凝聚力空前渙散,已到了岌岌可危的關頭,黨的改造與整個國家的改革幾乎已不容分開來考量,任何機遇延誤和政策誤判,都足以導致政權更替、江山易手局面的提前。

  對此,福田本人心知肚明。在選舉結束後的兩院議員會上,他不無沉重地表態說:“自民黨正面臨巨大的困境。首先期待以党的再生而重拾國民的信賴,切實地推進政策實施,本人將身先士卒。”

  社論說,整整一年前,高喊“擺脫戰後體制”的年輕的安倍晉三,在國民追星般的一片喝彩中構築了“美麗國家”政權,在小泉改革的正面和負面兩種“遺產”中起航,結果不到一年便觸礁,不但沒能消化、克服小泉的負面遺產,連其正面遺產都未能盡保:不僅“貧富格差”、“下流社會”等社會問題依舊,而且黨政也遭遇了此前被一度“去勢”的派閥和族勢力的複權、反動,離心力大於凝聚力,幾乎“黨將不黨”。儘管在對亞外交領域,安倍做出了一些成績,但在國民最為關心的財政經濟等領域幾無建樹。不僅如此,國民對“改革倒退”的失望及基於其上的對執政黨信任淪喪的嚴峻現實,更抬高了繼承政權執政的民意門檻―――在所有的意義上,“後安倍”政權所面臨的,無疑是一次艱難的出發。

  對新內閣來說,延長即將於11月1日到期的《反恐對策特別措置法》,繼續維持自衛隊配合美軍的印度洋上供油活動,以回報盟國的期待,是目前最重要、最緊迫的課題;安倍曾對國民莊嚴承諾“務必儘快解決”的國民年金記錄遺失問題,事實上已“讓渡”為新內閣的績效指標;如何消解構成自民黨參院選舉慘敗要因之一的都市與地方的經濟落差,徹底整合、重構黨政,以回應國民和在野黨的批判,重建執政黨的凝聚力,是福田政權的當務之急。而所有這一切,都要在“分裂的國會”(即眾院由執政黨主導,參院由在野黨主導)的矛盾中艱難推進。如此現實,乃該黨史上前所未有,其如履薄冰可想而知。

  社論認為,就對外關係而言,福田“不參拜靖國神社”的表態及其平衡、穩健的國際觀,基本上保證了中日關係在其任內不會出現大的變數;其明顯傾向自由主義的思想背景和政治理念,也會在相當程度上“矯正”安倍保守的國家主義對日美關係造成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其主張通過對話、談判謀求問題解決的“向前看”的靈活姿態,對推動日朝關係走出死結,進一步發展是一個利好。

  1978年8月12日,正是在福田康夫之父福田糾夫首相任內,兩國複交後難產了6年之久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得以簽署。乃父所倡導的與亞洲國家“將心比心”(Hearttoheart)的“福田路線”,不僅從心理上拂拭了為日本欺辱過的國家對歷史的陰影,也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現實利益。而大器晚成的福田康夫,其在作為內閣官房長官長達1289天的超長記錄中的所作所為表明,貫穿父子兩代的注重對亞外交的政治遺傳基因,必將有助於中日兩國戰略互惠關係的進一步強化。

  對此,不僅中國輿論普遍表現出善意的期待,而且,美布什政權也不掩飾對這位在構築了日美蜜月同盟的前小泉政權內長期擔任官房長官的政治家抱有的“良好印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