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香港中華旅行社總經理鄭安國。(中評社攝) |
張榮恭:我相信兩岸交流會加強雙方良性循環的互動,風險意識要有,但是風險意識不等於自己嚇自己。蕭萬長先生近年來一直推動兩岸共同市場,他一定了解到雙方的經貿往來勢不可免;選舉中他的理念被攻擊成“一中市場”,我一直想建議他改成“一大市場”,因為原本的涵義就是“一個大中華市場”。一方面運用大陸的大市場、一方面也擴大台灣的小市場,而擴大就涉及陸資來台,所以直航勢在必行。對於資金的管控台灣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如何逐步放寬在台居留的期限也是方法之一。
兩岸經貿往來絕對利大於弊,當初96年李登輝先生就是因為三個錯誤判斷,導致我們失去了應用大陸這10年高速發展的機會。第一個錯誤判斷是,人民幣要貶值;第二,大陸經濟體系要崩潰;第三,政治不穩定。這三個判斷現在看來都不對,現今大陸也重視對世界良性交流互動的重要,所以對台灣來說,好好把握一定可以創造出良性循環的效果。
林祖嘉:我想再補充一點,我們常要求對等交流與尊嚴,不管是資金、居留期限等都不是問題,唯一一個在對等上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人口流動問題,這一定要經過周延考慮,因為人口差距實在太懸殊,勞動、人口移動這部分要特別小心。像大陸之前開放台灣醫生至大陸陸執業,台灣就不能比照辦理;其他如承認學歷,承認是一回事,但能否來台工作也要考慮。
黃肇松:馬先生曾說台非港、藏,和談前先撤彈,我們應不應該有這個前提?抑或是這樣的前提做得到嗎?
鄭安國:我認為應該先談“九二共識”,再論和談;因為一定要先有共識,之後才有可能談到撤彈問題。“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有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內涵,問題在於92年是否有這樣的過程?雙方是否同意?及能否實行?現在翻閱當年所有文件,找不到““九二共識””四個字,這完全是媒體陳述語言;到後來2000年4月出現,蘇起特別提出,“九二共識”才因此被矚目。
陳水扁在2000年6月27日接見美國亞洲基金會會長時,他發的新聞稿中就有提到“陳水扁表示新政府接受92年發表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到現在“總統府”網站上都還有;2000年之後,陳水扁否認。國民黨的態度是,你可以不接受,但不能否認其存在;若你要找出另一個解決方案,只要可行,國民黨也會接受。這8年,有人提“一中兩憲”、“憲法一中”、“和平處理法”等,這些方案都不如“九二共識”實在;因為這已經過雙方的談判過了,不管中共是不是擷取“一個中國”那一段,而不承認有各自表述的空間。經過8年,胡錦濤已較能務實面對台灣存在的現實,他現在願意表明雙方對於一個中國認知的不同,因為沒有一個方法比“九二共識”更能解決兩岸有關政治方面的歧見,這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至於和談要否應有前提,馬先生說得很清楚,簽和平協議是建立軍隊互信機制,那為什麼還要有飛彈?既然要和平,飛彈夾在中間,這對和平來說不但矛盾而且諷刺。所以談判有某程度前提是很自然的事,就像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在握手言歡前,總不能攜刀又帶槍吧!這也比較符合老百姓對於和平的要求與期待。若真的走到這一步,對中共來說應該也不困難,因為兵戎相向沒有意義。
林祖嘉:我的看法是談判是重要的第一步,我們應該保持彈性;過程中要如何再討論,但談判結論裡一定要堅持我們所要的東西。我的想法是這中間可以有模糊的空間,小國play smart、大國play time,我們有多一點的彈性,就會有更大的空間可以談。大陸很早就有彈性的空間,像直航的名稱問題,到底要國際還是國內航線?大陸方面就提議兩岸航線,這就很有彈性;最主要是雙方都有善意,坐下來談之後,我們再要求包括撤彈這一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