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俄媒稱中國還不能完全自研先進高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3 15:40:20  


中國陸盾2000近防系統是基于海軍730系統而來。(資料圖)
  ●宋書杰

  編者按:本文譯自俄羅斯《航空航天觀察》雜志2006年第6期.作者爲托馬什一舒爾茨·弗羅茨拉夫。文中對我國野戰自行高炮系統的研制發展和技術水平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評價。本刊刊登此文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或證實文中數據,僅供廣大讀者參考。

  自建國後的多年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遠不完善,因此中國陸軍中沒有出現被認爲是“昂貴而麻煩玩意”的自行防空高炮裝置絲毫也不奇怪。只是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一些中國將領開始關注軍事裝備中的質量缺陷,國防工業才迎來大量現代化換裝計劃。但是大部分計劃受到“文化大革命”沖擊,被迫推遲或徹底拋弃。

  不過,中國也正是在60年代開始進行研制國産自行防空高炮的首次嘗試,在蘇制T一34坦克底盤基礎上研制出一種最爲簡單的自行高炮——65式雙管37毫米自行高炮(蘇聯V-47的複制品)。這型高炮裝配在開放式非裝甲炮塔上,從60年代末開始裝備越南人民軍,甚至有數套落入美國人之手。從那時起西方普遍認爲這是越南人的“自制品”。但越南人自己承認,這型高炮是以“63式”的代號從中國得到的。實際上,中國首型量産型裝甲輸送車和輕型坦克的代號也是63式,這兩種裝備同樣都曾提供給越南。

  這型自行高炮的命運不明,主要有幾個方面原因:第一,中國人根本沒有報道該型自行高炮;第二,沒有塗有中國標志的該型高炮的圖片;第三,T一34坦克未在中國生産。只有第一條原因最爲重要,第二、第三條原因可以用機密來解釋。這種高炮當時被視爲現代化裝備,生産數量不多,蘇聯提供的坦克底盤足够用。在性能和配置上,這種自行高炮接近于二戰時期的德國同類裝備。當然,德國人的機械和光學産品質量要高出許多。

  這種老式37毫米自行高炮在對抗噴氣式飛機時明顯力不從心,從而迫使中國人在70年代早期開始複制蘇式ZSU一57—2自行高炮。這種武器在蘇聯最初是從1956年開始生産的,但是因爲缺少火控系統、測距儀或裝配在自行底盤上的火炮瞄准雷達,很快便落後于時代的發展。另外,這種防空兵器還有純技術上的軟肋:缺少武器穩定儀(不能在行進中開火)、相當低的火炮目標引導速度、射速不高(不到80發/分)。此外,57毫米口徑對于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不是標准口徑,因爲仿制蘇聯牽引高炮的國産59式57毫米高射炮剛剛列裝。

  某些消息表明,中國從第三世界國家采購了不少裝配有火炮的炮塔,這些裝備從蘇聯得到幷在實戰中得到了應用。使用69式坦克底盤作爲自行裝置也是中國仿制品的一個缺陷。早在ZSU一57—2設計之初,蘇聯工程師們就認爲這種道路不是最佳選擇,因爲高炮炮塔比坦克炮塔輕許多,結果制造出重量輕3噸的4軸底盤。不知道爲什麽中國人沒有走這一步,其開發的新産品生産代號是WZ305,軍隊代號是“80式”。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這型高炮同樣沒能大量生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