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外國人權專家:奧運將使外界更了解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3 22:49:29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奧運會既是促進友誼的體育盛事,又是促進人權的良好機會。”“奧運會將促進人的精神和尊嚴。”……雖然首屆“北京人權論壇”的議程已經結束,一場關於人權發展的討論卻在北京奧運場館中繼續進行。 

  新華社報道,來京參加首屆“北京人權論壇”的中外專家23日參觀了北京奧運場館,紛紛表達了對北京奧運會的期盼和希望。 

  澳大利亞人權和機會平等委員會主席馮.多薩從不同的角度為“鳥巢”和“水立方”照相,汽車駛離很遠後,他仍然沒有放下手中的相機。“這些場館很壯觀,設計新穎,引人注目。”他說:“可以看出,從運輸到服務,中國為奧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投入巨大。” 

  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政治系副教授傑裡米.帕提亞爾在大學本科就選擇學習中文,這使他在參觀奧運場館的規劃展覽時,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這是水立方的外層,你看,就像可以呼吸一樣。” 帕提亞爾一邊觀看北京奧運遊泳館的外層模型,一邊說。 

  “北京奧運會將讓人們看到中國的成就,更了解中國。”他說。 

  喀麥隆人權和自由全國委員會主席切穆塔.迪維納.邦達說,奧運會代表著人類的團結,代表著沒有欺騙、沒有敵對的和諧的競爭。“當我們一起出現在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我們就會忘記分歧,寬容不同,這也將推動人權事業的發展。” 

  從1932年劉長春只身代表中國參加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到2008年北京舉辦第29屆奧運會,中國正是通過自身的努力,才最終獲得參與並舉辦奧運會的權利。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國際法教研室主任阿斯蘭.阿巴希澤說,奧運會反映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而經濟發展正是人權進步的重要因素。“中國經濟發展為世界樹立了典范,中國也正在為人權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在與中國普通民眾的交談中,奧地利原聯邦司法部部長、奧中友協顧問委員會主席卡琳.加斯廷格爾發現,“每個人都在非常熱切地盼望著奧運會,他們希望全世界可以接受並喜歡中國舉辦的奧運會。” 

  日內瓦外交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科倫.墨菲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字“慕和平”,此次論壇期間,他一直在努力地練習這個名字的中文發音。“奧運會將表明,世界需要中國,中國也需要世界。”他說。 

  首屆“北京人權論壇”的主題“安全、發展與人權”得到了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總幹事謝爾蓋.奧爾忠尼啟則的讚賞。他說,安全、發展和人權這三點緊密相連。過去30年來,中國的人權事業取得了矚目成就。如果沒有中國在社會、經濟領域的發展,中國的人權事業不可能發展,中國的社會不會如此穩定。 

  “北京奧運會將會是個盛大的節日,它不僅對全球的運動員很重要,也將釋放出和平的信號。”他說。 

  馮.多薩表示相信北京奧運將使全世界關注中國,注意到中國對人權事業的支持和發展。“屆時會有很多人來參加奧運會,這將是一次極好的體驗。”


    相關專題: 2008年第29届(北京)奧運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