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美台新局 變與不變難拿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19 08:45:07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臺灣大選後不久,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在華府,適巧副國務卿尼格羅龐提有一場演講,他花了不少時間談中國大陸,但絕口不提兩岸對話;接下來現場問答,他還是略而不提胡蕭會;等到步出會場,媒體緊追不捨,尼氏逕自前行,依然不答。最後在樓梯轉角處,他終於停下來,講了幾句,表示肯定胡蕭會。 

  固然國務院隨後把尼氏的回答置於網站上,以廣周知。但令人好奇的是,之前那麼多機會,何以他就是不肯評論胡蕭會? 

  幾天後,一位瞭解美國國務院思維的人士說,那是因為美國政府“十分審慎地觀察兩岸關係的進展”。美國一方面希望兩岸對話,一方面卻也擔心,對話的層級、幅度、內容,是否形成新的“意外”?畢竟兩岸關係直接影響美國與台灣間的關係。 

  中國時報文章說,誠如智庫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確有人擔心兩岸關係過於緊密而傷及美國利益,也有人認為美國政策勢必因為兩岸關係改善而調整。威爾遜中心一場研討會上,台上專家譚若思稱,台灣如果與大陸合併,“不符合美國利益,不符合日本利益,不符合韓國利益,甚至越南、菲律賓都不願意見到”云云;而在台下,昔日在國務院主管過台海事務人士毫不掩飾地應和道,“對,對,就是這樣”。 

  文章說,因此華府專家一個多月來一再認為,大陸不能要求馬英九讓步太多,不然不但美國有疑慮,台灣內部也會反彈,周邊國家也不放心。然而如果台灣讓步,大陸也讓步,兩岸會不會出現美國不願見到的發展?答案在於馬英九選前的承諾,“不統、不獨、不武”。不過史汀生中心的亞太部門負責人容安瀾說,美國說過,台海前途由海峽兩岸人民決定,美國沒有定見,“這是美國說過的話,要兌現的”。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