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馬英九與台灣媒體茶敘問答(主要內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4 11:02:34  


 
  但是我們之所以開始先用中文講三分鐘,主要是要讓媒體知道我們大概會談些什麼東西,讓媒體有個畫面,否則的話,全部講英文也許實況播出的,不見得每一位觀眾都看得懂,所以我以後還是會採取這種方式。我講這些話並不是要刻意規避媒體,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要讓媒體知道我們在講什麼,媒體離開以後也許我們還是用中文,因為我們沒有共通的語言,但是有時候我覺得不要排除用共通的語言來溝通。我記得從昨天到今天有好幾位從中南美洲來的訪賓,英文能力都非常好,後來發現後半段用英語溝通,效果非常好,大家也都覺得非常好,因為英語也不是他本國的語言,所以也沒有所謂尊嚴的問題,大家都用一種共通的語言來溝通。我覺得我們今天台灣“外交”的情況,講老實話是有很多困難的時候,只要在不損及“國家尊嚴”的情況下,用最務實的方式來溝通,我覺得會是最好的方式。

  問:您曾經再三強調過,只有文化可以讓一個國家偉大,您立志要做一個“文化總統”,無論是您在競選期間還是當選後,您都再三強調,我想這不會只是單純的增加文化預算而已,我想趁著今天這個機會,來請教“總統”,我相信您一定有一個更大的願景,您要不要藉著這個機會向“全國”民眾談一談,您打算怎麼樣做一個“文化總統”?

  馬英九:我想我在我的文化白皮書裡面,把我們要做的事都羅列在裡面,這些是有一部份目前文建會也正在做,但是我們提出來很多構想,譬如說我們要設立“台灣會館”,在全球各地來行銷台灣的文化,又譬如說我們希望設一個“台灣獎”,實際性質上應該像諾貝爾獎,但是是以文化為主的,範圍可以擴及到全球的華人。各位也許知道、也許不知道,我在十多年前就曾經由我個人發起舉辦“世華聲樂大賽”,一共辦了五屆,前兩屆是在羅馬舉辦,後面三屆在台北舉辦,我當台北市長的時候還繼續推動,我發起的時候是以我個人發起的,但是尋求中央各部門的協助,我自己先捐一千美金,然後後來找了大概兩三萬就辦起來了。

  像這一類的活動,我發現在歐洲學聲樂的台灣學生,都沒有這樣的一種機會,我們希望把這個獎項,變成學聲樂的學生像龍門一樣的,如果你超過這個的話,你就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而且不限於只有台灣而已,全球都可以。我們第一屆在羅馬辦,得獎的徐林強七月得獎,當場就有羅馬的歌劇院跟他簽約,十月份就在羅馬唱,換句話說,非常的受到重視,我想這一類的活動應該多做,那個唱的是歌劇,包括國語、閩南語的民謠也都可以的,而且我覺得效果不錯,像這一類的活動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多舉辦。

  不過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跟教育結合起來,讓文化欣賞的人口,從很小就開始培養,這是我在離開台北市之前,特別辦了一個叫做“育藝深遠”的活動,讓台北市的小學生,每一個在畢業之前,都能夠聽一次交響樂團的演奏、聽一次國樂團的演奏,並且到台北美術館去接受一次的導覽,讓他們用實際的體驗,來瞭解音樂與美術,這樣的效果非常好,一年下來可以有將近8、9萬的小學生能夠受到這樣的服務,像這一類的活動我希望將來也能夠推廣到“全國”,這個活動是當時的文化局長廖賢浩跟我建議的,他說:“市長,你鼓勵小學生游泳,要會游15公尺才能夠畢業,為什麼不要求小學生也要瞭解國樂、西樂與美術?有些問題是很有趣的,譬如國樂的交響樂團,用的大提琴是西樂的,國樂樂器裡面沒有這種東西,為什麼?”

  像許多這種有趣的問題,讓孩子們能夠很早就接觸,我覺得這樣的構想很好,所以我們一直在推動,我覺得這個是我們想做的。其他的像您剛剛講的,增加文化預算,最主要是對文化團體,你看像這一次雲門舞集遭遇到火災,中間有很多的辛酸不足為外人道,很多表演團體,像屏風話劇團、賴聲川的表演團體,他們現在大部分的活動都到大陸去了,他們在大陸很受歡迎,那天(林)懷民就跟我講,再這樣五年下來,他們就會變成大陸的藝術團體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台灣在這方面做得太少,所以我們將來對於這些文化團體,因為文化活動不能光靠政府來做,你要靠這些團體,而團體來講有的時候不見得每個都那麼賺錢,所以政府要提供補助。

  簡單的講,我的理念是這樣子的,我在台北市的時候,常常說“工程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大,只有文化才能使一個城市變偉大”,一個是big、一個是great,這是很不一樣的,另外一方面我也強調,在過去不論是台灣或者是大陸,文化多半是為政治服務,我們現在把它改過來,讓政治與行政都為文化服務,把文化的格局撐開,讓更多的資源投入,讓文化界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錢只是其中一個項目,另外就是我們的心態,所以這方面我跟新任的“文建會黃主委”也談過,大家都有這方面的共識,同樣的我也跟新任的“故宮博物院”周院長也談過,也希望“故宮博物院”利用華人最驕傲的文化瑰寶,我們用故宮的文物一起來做這些工作,我跟“教育部鄭部長”也談過,所以這方面我們希望將來有更亮麗的表現出來,我們這次所挑選的“行政院長”,雖然是學化學出身,可是他本身也是一名小說家,寫武俠小說,而且他也會寫詩,他追他夫人的時候寫下不少情詩,我覺得這很難得,一個科學家、而且是一個不錯的科學教育家,還能有令人感動的人文情懷,所以對未來我們能夠打造一個文化的“國度”,甚至於有一天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個文化的“總統”,我是充滿著期待。

  問:我想請教兩個問題。第一個,新政府上任第三天,不過今天“行政院”已經通過了,確定六月份的油價、七月份的電價將要恢復、解除凍漲機制,目前的估算,油價每公升是6.2到6.4元,電是0.5元,甚至天然氣也緊接著要漲了,之前“總統”您也說過,民眾的感受是很重要的,雖然“行政院”不斷地告訴我們,不漲不行了,甚至是可能不一次漲足,未來的問題會更大,其實民眾也都瞭解,可是第一,民眾的薪資也好,或是擴大內需方案整個配套跟上的腳步,是跟不上漲價的幅度的,所以第一個,“總統”您要不要思考一下,有沒有討論的空間,這個是不是要一次漲足?另外,政府是不是有責任跟民眾做更妥善、更詳盡的解釋說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因為從早上到下午,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基層民眾的訪問,有人說,選那個政府不是都一樣,都是要漲,那我們的荷包誰來顧?還有,比方說消基會也說了,新政府如果罔顧民生,是不是也要提出一些質疑等等。所以針對這個部分,“總統”是不是可以跟我們說明一下,是否有更好的方案來跟民眾作一些解釋。另外,您上任到現在已經55個小時了,要不要跟我們說一下您的心情。

  馬英九:首先關於油電上漲,基本上已經由“行政院”在規劃當中,今天院會應該已經討論過了,預備要做了。基本上,這是一個無法不做、但是要做的話一定會挨罵的事情,但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要因為怕挨罵就不做,因為如果讓預期上漲的心理繼續發展下去,情勢可能更為不利,所以我們只能用我們所能用的最好方法,提出一個配套最完全的方式,讓它的衝擊能夠變得相對地比較小,但是要做的還是要做。這過程難免會很痛苦,但如果不做的話,可能痛苦更久,所以說長痛不如短痛,我想這是一個基本的態度。在我們上任之前,劉“院長”已經跟我和蕭“副總統”做過相關的簡報,大家都承認,不做的話,情況會更糟,其實有些早就應該要做了,如果一直不做,一直拖到年底的話,中油、台電是不是能夠撐得住,都是個非常大的問號。所以這個部分,我相信“行政院”會做好相關的說明,相關的解釋,並且做好配套的措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