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馬英九與台灣媒體茶敘問答(主要內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4 11:02:34  


 
  另外你問到,我就任到現在55個小時,還是一樣“臨深履薄”,事實上我們感覺到就職典禮只是一個階段,更重要的是作了宣示之後,怎麼樣能夠兌現,至少我們讓民眾要感受到對未來感覺是有希望的、有信心的,這一點我們自己很有信心。

  問:“總統”您好,想跟您請教台美關係的兩封信。第一封是布什總統親筆交給您的簽名信,還有就是您也有交一封信給他,我知道在“外交”慣例上是不方便透露信的內容,但是在方向上,是不是台美關係有些好的互動在信的字裡行間,可否跟我們講述一下這個部分?另外一封是美國民主黨幾乎篤定要出線的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奧巴馬),他在昨天也致函給您,談到未來對台美中關係的看法,現在還在初選階段,這是很不尋常的,因為民主黨的候選人歐巴馬對台美政策是一無所知的,可是他在這個時候忽然給了您這樣一封信,您會不會非常訝異?您怎麼樣看待年底美國就要產生他們的新總統?

  未來的台美關係不論是John McCain(麥凱恩)、或是在民主黨是希拉里或歐巴馬出線,您和他們的互動會不會影響到未來台美中的三邊關係?第二個問題也和台美關係有一些關係,過去在陳“前總統”的時代,他一直把出訪過境美國的規格及禮遇當成非常重要台美關係的指標,不曉得在您的規劃上,如果您以後有機會出訪,會不會也把這個看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台美關係試溫計?

  馬英九:首先關於我們跟美國的關係,我們確實收到了布希總統及歐巴馬候選人的來信,我只能大概地跟各位報告,他們對蕭“副總統”跟我的就職都給予非常熱烈的慶賀,並且祝福我們有一個堅強有活力的民主。我覺得對美國人來講,不光是從他們兩人的信,這次美方的訪客,他們對台灣情勢發展感到欣慰跟樂觀,欣慰是說,覺得未來的發展應該不會像過去那樣顛顛簸簸,因為互信的不足而造成很多官式發展的阻礙,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我們跟美國互信之外,兩岸關係在我們主導之下,已經朝向一個和平發展的方向邁進,這點對美國來講具有歷史意義。

  因為,各位可以想像,國、共雙方跟美國打交道都已經超過六十年了,從來沒有一個時刻,美國可以在國、共雙方處於相對和平的狀態,同時保持良好的關係。昨天我跟美國智庫的訪客也談到,當年我們在美國的時候,1979年美國政府承認中共、建立外交關係,然後七任總統下來,政策沒有變,三個公報和一個“台灣關係法”,為什麼?因為這幾樣東西可以使美國同時跟東亞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中國大陸跟日本,保持友好的關係,而他們彼此之間,就是中國大陸跟日本,也保持友好的關係。在上一個世紀,50年代之前,中國跟日本在打仗,50年代以後,日本跟中國大陸也處於敵對狀態,美國在其間的運作十分困難,所以大家都希望看到和平,可是和平何其不易!所以能夠看到,至少在全世界最重要的,以前稱為“火藥庫”、現在稱為“燃點”(flashpoint),一個是朝鮮半島,一個是台灣海峽,看到台灣海峽出現一線曙光,換言之,至少台灣方面不會在某些議題上採取一些挑釁的行動,我們提出的“不統、不獨、不武”,符合各方的利益,因此受到各方的肯定,這一點是我剛講到美方感到欣慰很重要的理由。

  你剛提到,歐巴馬現在是民主黨的候選人,民主黨到底誰出線,鹿死誰手,還在未定之天,實際上這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去年蕭“副總統”訪美,那時是十月的時候,他就特別跟各個“總統”候選人主要的“外交”策士舉行早餐會,分別向他們說明我們對美國、對大陸的政策,我們不知道誰會當選,但不論誰會當選,他們對台灣、對大陸的瞭解都應該要足夠,才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這樣的接觸應該是非常正常的、應該的。

  我在這邊要特別跟大家提一下,3月22日蕭“副總統”和我當選的時候,我們就收到布什和歐巴馬的賀函,布什的賀函提到台灣是“亞洲跟全世界民主的燈塔”,歐巴馬提到台灣跟美國的關係特別用一個字“重開”(reopen),我們看過這封信的人都覺得,這個是行家寫的。你們也可以去猜,誰是這個行家,因為他這次也來了。無論如何,我讓大家瞭解,如果美國總統候選人他未來的“外交”策士,或者他未來的主要顧問,都能先跟我們有很好的溝通,這絕對可以保證未來雙方的關係能夠平順的發展,我覺得是非常正面的。但不只是歐巴馬,希拉蕊跟共和黨的麥侃(麥凱恩)都有給我們來信祝賀,而且內容都不是很貧乏,我覺得這點是很值得我們欣慰的。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塊他們要照顧好,萬一沒照顧好、出事的話,他們美國也承受不了,主要是有中國大陸的關係。他們重視,我覺得是好事,也是應該的事。

  至於說提到過境“外交”,我們未來當然會要出訪,這次來參加祝賀團的許多“友邦”元首、國王、或者是特使團的團長,都有邀請希望我們去。尤其在中南美,距離台灣很遠,他們有的飛機要換兩次才能到台灣,因此很希望藉由這些個人的出訪來增進關係,這我們都會儘量配合“外交部”的安排,但是到目前為止,都還在安排中,所以沒辦法向各位報告現在要去哪裡。但是有機會我們一定會願意去,因為“外交”工作是“總統”、“副總統”非常重要的工作,同時,如果剛好過境某些國家,只要在這個國家許可的範圍內,我們也願意去進行一些適當的活動,讓我們的旅行能夠非常充實,但是我們一定會充分尊重地主國,在相關規範的範圍內來從事。

  問:第一個要追問之前的一個問題,陳雲林今天有提出一些回應,但是他的回應除了有在九二共識下雙方可以來談之外,最重要的他還提到希望能在“和平統一”的前提下,那您之前有講到這好像是一個善意的回應,但是否會抵觸到您所提到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狀況?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一個比較軟性的問題,因為就職到現在已經55個小時了。
  
  馬英九:首先關於你提到大陸方面提到的“和平統一”,至少這段期間以來,我比較少看到他們用這四個字,最近比較常看到他們用“和平發展”,各位都知道,在研究中國大陸的話,文字政治學非常重要,用語他們非常講究,所以我們可以觀察一下。

  其次,有關“九二共識”,我想我們在就職演說中呈現得很清楚,我們在1992年確實有“一中各表”的共識,這個我們有當年11月3日海基會的去函、11月16日海協會的回函,這個都有文字資料的證據。現在我們談“九二共識”,就是要“恢復協商、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跟對方的說法基本上是若合符節,再加上胡錦濤先生最近三次的談話,這些都構成了一個雙方相當清楚的諒解,在這個基礎上是可以的,因此我們期待,當海基會改組完成後,海協會也產生會長後,兩會儘快開始協商。

  另外你提到這兩天行程很滿會不會很累,人當然是會累的,但是我感到很高興,這次我們來了很多好朋友,尤其是他們對台灣充滿了友善,充滿了期待,不論是在高鐵的車上,或是在“國宴”的桌旁,都聽得出來不是那種空泛的稱道,而是給我們非常實質的鼓勵,讓我們感到很窩心,有一位,在此不講名字,之前在台灣的美方官員就講,真希望當年我在這裡的時候是這樣的一個政府,我們聽了大家也只有會心的苦笑,就是說他們自己作為一個“外交”人員,希望看到這樣一個環境,雙方政府之間理念相通,然後也彼此知道分寸,運作起來就會有成果,這也是我們期待的,將來我們跟這些國家在這些方面有具體的成果。當然我們也知道我們不能過度的樂觀,認為什麼事情都會沒問題,但是基本上我們認為,大環境呈現出可以審慎地樂觀的情形。

  問:請問“總統”先生,在5月26日國民黨的吳主席就要訪問大陸了,“總統”是否有託吳主席帶什麼樣的訊息讓大陸方面知道。“總統”也提到,兩岸的領導人最近在兩岸關係的拓展上面有很多高度的共識,這是很友善的一種表現,“總統”會不會邀請大陸的國家領導人胡錦濤來台訪問?
  
  馬英九:吳主席到大陸訪問,我們都明白表示樂觀其成,後天我們會以茶會為他們餞行,我們主要是希望這次執政之後,第一次有執政黨的主席到大陸去,如果再往前看的話,上一次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在一起把酒言歡,大概是抗戰末期,這麼長的時間,兩個相互對抗、鬥爭乃至於廝殺的政黨,能夠坐下來握手言和,共同規劃未來的和平發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過程。我們千萬不要錯過這中間的意義。我在就職演說中提到,我說以世界之大,中華民族智慧之高,我深信雙方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這不是一句空泛的用語,因為就職演說篇幅有限,我不便也沒有空間再去引用孟子梁惠王篇,他答覆齊宣王的話,因為我過去常常引用,請各位自行參考,是孟子梁惠王下,事實上,我們古人都有這個智慧,為什麼到了現在反而沒有呢?因此我覺得,應該是可以能夠找到兩岸和平共榮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