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抗震救灾中一對軍人夫妻的生死約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5 11:20:14  


陳徽軍爲即將出發的童强整理行裝。
  在四川重灾區什邡市的抗震救灾隊伍中,有一對幷肩戰鬥一個多月的夫妻。他倆來自南京軍區第85醫院醫療隊,丈夫童强是一名外科醫生,妻子陳徽軍是醫療隊教導員。 

  采訪中,夫妻倆的手機短信對白,揭開了一段生死約定、幷肩抗灾的感人故事。 

  危急中同時出征 

  短信對白:童强:“徽軍,灾區需要我,我一定要去。”陳徽軍:“我支持你,你直接向院長、政委請戰吧。” 

  背後故事:這是醫院召開黨委會議研究醫療隊名單前,夫妻倆互發的兩條短信。5月14日淩晨2時45分,醫院副院長範頌杰敲開了童强、陳徽軍家的門:“陳主任,有緊急任務,快到黨委會議室開會!”陳徽軍不僅是醫院政治處主任,還是醫院野戰救護所教導員。深更半夜送妻子去開會或執行任務,童强已經遇到過好幾回。 

  夫妻互發短信後,童强的短信同時出現在醫院黨委“一班人”的手機上:“灾區需要外科醫生,讓我去。”童强的父親患腦中風,長年病臥在床。兩個月前,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雖然搶救後暫時脫離危險,但需要有人照顧。 

  “只要組織上同意童强的請求,家中一切沒有問題!”陳徽軍當場打電話安排親戚和朋友照顧病重的公公。就這樣,夫妻倆同時出征。 

  艱難中彼此激勵 

  短信對白:童强:“徽軍,你的腰還能不能挺得住?”陳徽軍:“咱可說好了,特殊時期,不能影響士氣,不准提我腰腿病的事!” 

  背後故事:5月15日中午,醫療隊機動到達集結地什邡市羅漢寺。野戰帳篷、藥品、食品、飲用水等大量物資急需卸載,陳徽軍第一個攀爬上卡車搬運醫療器械。僅僅45分鐘後,一座野戰綜合醫院便開始運行。接著,一批批傷病員被轉至這所醫院。 

  10歲女孩夏俐“下頜骨折縫合術”在這里順利完成;45歲高齡的孕婦楊啓菊在這里順利分娩,72歲的老人田運芝“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在這里成功實施……超負荷工作使陳徽軍腰腿疼舊疾複發。爲了堅持工作,她的腰、腿上貼滿了止痛膏藥。 

  細心的丈夫最了解妻子身體上的痛楚。午夜,夫婦雙方在短信中互致問候之後約定:“一、平時除工作外不要有接觸;二、發短信少點兒女情長,多說鼓勁的話;三、萬一我們中的一個不幸遇難,另一方一定要繼續戰鬥在灾區,同時要贍養好雙方的老人。” 

  戰鬥中相互溫暖 

  短信對白:陳徽軍:“剛剛這邊有强烈餘震,你那邊怎麽樣?”童强:……(無信號) 

  背後故事:像這樣不完整的短信交流,陳徽軍和童强經常遇到。 

  5月25日16時24分,青川發生6.4級餘震,陳徽軍正在野戰醫院組織人員爲骨折老人實施手術,劇烈的晃動讓手術器械灑落一地。而此時,童强正和戰友們在鎣華鎮救治傷員。 

  手術後,陳徽軍急切地給童强發送短信……漫長的等候,却沒有任何回音,電話也撥不通。灾情容不得陳徽軍再想下去,她又帶領一支醫療小分隊到受灾群衆安置點去巡診。 

  當陳徽軍再看到丈夫時,已經是第二天上午9時許。後來,每當童强要出發前,陳徽軍總是要以醫療隊帶隊領導的身份,給童强發出內容相同的信息:“一定要多救治傷員,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一個不少地回來!” 

  給灾區孩子的愛 

  短信對白:陳徽軍:“童强,我打算在灾區助養一個孩子。”童强:“好,我們一定要對孩子長遠負責。” 

  背後故事:5月16日17時15分,在85醫院野戰醫院帳篷內,小弘揚誕生了。他一睜開眼睛,就看到了很多穿著迷彩服的阿姨,其中一位就是陳徽軍。 

  端午節前夕,陳徽軍組織醫療隊員到小弘揚的家——洛水鎮靈江村巡診,小弘揚家的房屋全部倒塌,一家人暫住在臨時帳篷內。孩子是灾區的未來,不能再讓孩子的人生受挫……抱著小弘揚,陳徽軍親吻著,一個想法在心中升騰。 

  在手機短信中,夫妻倆還約定:今後每年給小弘揚一筆助養費。這是愛的承諾,更是默契的約定。(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