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救灾展示中國形象 外媒稱解放軍“無法複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8 14:46:42  


 
  地震中失去老伴和兒子的老大娘,死活不下山。某特種大隊一名指導員跪下後叫了一句“娘”,却叫得老人泪水漣漣,心甘情願地跟部隊一起離開了危房;汶川縣映秀鎮有個村子,本來村幹部對灾後重建信心不足,在武警官兵幫助下,村子逐步煥發了生機……這兩個廣爲流傳的故事說明,在受灾群衆眼中,解放軍的傳統沒有變,子弟兵就是“穿軍裝的村幹部”。

  最讓人感到溫暖的是,子弟兵全力以赴搶救生命,絕不放弃最後一絲希望。濟南軍區某紅軍師5月17日救出56名幸存者,創造了一天營救幸存者人數最多的紀錄。許多人獲救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相信解放軍一定會來救我們!”

  有時候,一支部隊的名稱就是“溫暖”的代名詞。唐家山堰塞湖泄流前,下游流域20多萬群衆需要轉移。成都軍區某舟橋團一面做好保護中國石油蘭成渝成品油輸油管道的准備,一面動員群衆疏散轉移。當人們聽說這就是在岷江上架起“生命走廊”拯救汶川受灾群衆的舟橋兵時,有些混亂的局面立即得到控制,人們開始自覺排隊,有序撤離。

  在抗震救灾行動中,戰鬥力强的部隊往往是出色的工作隊,受歡迎的工作隊常常是獨當一面的戰鬥隊。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命題:伴隨非戰爭軍事行動日益增多,如何整合軍隊多種職能達到最佳用兵效果?

  也許,這個讓人溫暖的場面能給人以啓示:子弟兵與工人師傅一起勞動,與農民兄弟一起生産。黨中央、國務院發出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的號召後,許多部隊抽調兵力奔赴田間地頭搶種搶收,開進工廠車間幫助企業恢複運行。不知不覺,灾區群衆的許多思想問題,在軍民親密無間的生産勞動中解决了。

  “灾區群衆需要什麽,我們就提供什麽;做什麽最有效果,我們就做什麽。”軍隊抗震救灾指揮組成員田義祥這番話說明,抗震救灾中軍隊多種職能之所以能够實現優化,用兵效果之所以能够達到最佳,就在于堅持人民需要至上、群衆利益第一,始終站在人民群衆的角度想問題、做决策。

  “無法複制的軍隊”:展示國家形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