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長壽(左)強調,台灣要善用文化優勢。作家王文華說,我們要拚“味道”而非拚“力道”。兩人一致認為,先了解自己,才能找到我們在世界的位置。(聯合報圖) |
|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台灣雖小,卻有力搏大國的軟實力。聯合報報道,亞都麗緻集團總裁嚴長壽指出,台灣擁有許多優勢,但不懂得整合,我們必須善用文化優勢,形成國際競爭力。
力道比不過 那就比味道!
國際競爭力的前提,是要意識到全球化競爭的國際觀。作家王文華說,國際觀是一種心態、格局,更是站上世界舞台的人文素養與胸襟。台灣不需跟人家拚力道,要跟人家拚味道。
問:不少人開始反省,台灣人的“國際觀只剩下王建民”,對這世界發生什麼事,似乎不太關心。兩位的看法呢?
台灣國際觀 只剩王建民?
王文華(以下簡稱王):國際觀從王建民開始,是很好的起點。我的國際觀就是從國中(中學)時代,看美國影集“三人行”開始的。只是,有了起點,還必須走到更遠的地方。
我們談“國際觀”,除了在行程上走出台灣,最重要的是心態、格局,要有四海為家的胸襟。未來你競爭的對象已經不只是台灣的學生,可能是印度的學生了。
從小學英文 就有國際觀?
嚴長壽(以下簡稱嚴):國際觀是種心態,有時我們以為早一點教英文是個方法,但英文只是工具,如果對自己的生活規劃只在台灣,台灣整個都可能被世界摒棄在外的。
曾有偏遠學校學生寫信來邀我去演講,說他們是偏遠地區的大學,從來得不到名人的青睞。我去了,說:我真的要來罵你們,我無法想像才跟台北差幾百公里,你們就認為是在偏遠地區!
連線全世界 上網一指靈?
當你上網,不管在台灣任何角落都可以跟全世界連線,跟加拿大或隔壁巷子的同學,其實你們是同樣距離的。台灣年輕人即使住在台北市中心,如果心態不改變,都是在世界的偏遠地區。
國際觀是一種心態。有能力接觸到國際資訊,還要能與世界連貫,才不會只用本土的心態看問題。
王:沒錯,很多人都以為把英語學好就有國際觀,這邏輯有非常大的問題。就好像把中文講好,就了解中國大陸一樣,差很遠!
國際觀也不是考世界各國的地理常識;如果只化約成各國首都和你護照上蓋過哪些章,那又陷入考試的迷思了酖酖好像考試考得好,才是好學生一樣。
老外當助教 孩子開眼界
嚴:所以我一直認為,必須要創造國際化的學習環境。我曾經建議“教育部”,比照日本招募英語系國家學生,畢業之後到偏遠地區學校做助理教師。
這些外國年輕人扮演的是“活動源”的角色,例如介紹加拿大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帶小朋友玩曲棍球。想想看,偏遠學校通常只有幾十或幾百個學生,來兩個外國人就創造了一個國際環境,孩子也會開始去關心原本以為很遙遠的地方。有了這因子,可以帶來正面的改革,很能啟發孩子的世界觀。
王:台灣人認識老外的場所,大多都是在夜店。如果有一天,我們認識老外的場所是在學校、公司,那該有多好?
我念大學時,通識課程沒有任何國際科目;哈佛卻在大一安排“世界社會”、“美國與世界”,這兩堂必修課都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