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馬英九的“領”“導”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13 08:08:33  


  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什麼是“領導危機”?一、就領導者的角度言,當領導者的理念與目標不被理解或不被接受時,當領導者的形象與能力受到質疑時,即是領導危機。二、就追隨者的角度言,當追隨者對領導者的理念、目標、形象、能力,出現質疑、疏離、反對,甚至敵視時,就是領導危機。

  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馬英九的今日處境,確已有幾分“領導危機”的味道。“領導”一詞,分開來看,“領”是“帶領”、“引領”;“導”是“指導”、“引導”、“疏導”。準此以言,馬英九在“領”及“導”兩方面皆待加強,分論如下:

  先談“領”:“領”就是“帶隊”的意思。不帶隊,如何能“領”?馬英九的“退居二線”及“不兼黨主席”,皆是太過在意“帶隊”的風險,而欲規避“帶隊”的責任,致使領袖與隊伍脫鉤脫節。

  舉世皆然,在大選高票當選的馬英九,必皆趁“民氣可用”,全力拉抬及鞏固自己的制高點,藉以推動興革;唯獨馬英九不然,一句“退居二線”,非但自我邊緣化,且當頭潑了全體支持者一盆冷水。如今,“退居二線”重挫了執政團隊的士氣,流失了支持者的熱情,馬已迫於情勢漸漸走回“第一線”。

  社論認為,“退居二線”可能是一種“分層分工”的概念,但絕不可操作成一線與二線的脫鉤脫節,更不可操作成“有利伸進一線,有害退回二線”的“防火牆思維”。至於“不兼黨主席”的宣示,既已脫口而出,其是否明智暫可不論,但至少馬英九與黨中央及“立院”黨團的互動品質不能惡劣到如今程度。

  一個不能有效“引領”“內閣”及執政黨的“總統”,也絕不可能做一個“全民總統”;同理,一個倘若在理念上及行為上皆徹底實踐“退居二線”的“總統”,亦絕無可能實現其“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政治承諾。因為,不能“帶隊”,如何“領導”?

  再說“導”。社論說,馬英九的“異想世界”,可能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或“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這是儒家的“宅男政治”,絕無可能在民主體制出現。其實,我們仍然認為,馬英九任命賴幸媛,提名沈富雄及張俊彥等,確有其比較宏大的著眼。然而,為什麼這樣的心思,馬英九似乎連吳伯雄都沒有說服,以致沈富雄事件的道德制高點甚至落到邱毅手中?何況,尚不僅黨內“政變”頻生,連黨政體制外的耆宿及普羅亦皆質疑四起,甚至說起話來咬牙切齒。

  試問:“引導”何在?“指導”何在?“疏導”何在?其實,馬英九若在每周一的“便當會”中,能夠對出席的蕭、王、劉、吳四人,“領”而“導”之(我們曾建議增加“立院”大黨鞭中央政策會執行長一席);亦即讓他們皆有參與感(領),並使他們皆有認同感(導);那麼馬英九的“領導”架構即已大致底定。然而,如今卻似乎連這一點都做不到;但倘若連“便當會”的溝通品質都這麼差,更大的黨政領導問題也就更難說了。

  社論表示,馬英九要做“全民總統”,信仰可貴,誠意可信;但是,要做“全民總統”,一定必須先透過成功地“領導”政府及執政黨,始有可能實現“全民總統”的目標,別無他途。倘若認為,對政府“退居二線”,對國民黨盡量切割,竟可繞道邁向“全民政府”,那非但是捨近求遠,甚至是誤入歧途了。

  “領”就是“帶隊”;要使整個執政團隊皆有“與總統站在第一線”的參與感。“導”就是“說服”;要使整個執政團隊對總統的理念與目標皆有認同感。不帶隊,如何說服?不說服,又如何帶隊?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