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CNML格式】 【 】 【打 印】 
伊核會談無進展 美國擬掐住伊朗石油產品咽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3 09:30:59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由於在日內瓦舉行的伊朗核會談未能取得進展,美國正確定針對伊朗的新的金融制裁措施,這些制裁措施將針對伊朗從汽油進口至保險業的所有行業。美國陷入伊拉克戰爭泥潭無暇分身,暫不會對伊朗動武,只得用經濟制裁挾制伊朗。

  星島網引述華爾街時報報道,美國和歐洲官員稱,如果他們說服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的外交努力失敗的話,他們將進一步加強制裁措施。制裁措施將包括阻擾伊朗在海灣的航運業務和它在亞洲和中東地區的銀行業務。

  儘管美國派副國務卿伯恩斯參加了19日舉行的日內瓦會談,但會談未能取得任何進展。六大國要求伊朗在兩周內就復談方案做出回應或者面臨進一步的制裁措施。六大國表示,它們將向伊朗提供經濟、能源援助、安全擔保、強化外交關係以換取伊朗在其核項目上做出的讓步。

  美國和歐洲官員稱,如果伊朗拒絕六大國提議,新的制裁措施的重點將是伊朗的石油產品進口,尤其是汽油進口。美國財政部負責反恐和金融情報副部長利維一直在義大利、西班牙、法國會見政府和私營行業官員,討論有關與伊朗做生意的風險性。

  由於缺乏加工能力,伊朗被迫從歐洲、印度和委內瑞拉公司進口汽油,進口汽油佔其消費量的40%。伊朗2006年為進口汽油支付了近50億美元,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汽油進口國。由於財政和供應方面的壓力,伊朗政府去年被迫對汽油供應實行配給,這使伊朗一些地區出現了動亂。

  英國首相布朗上個月公開推動歐盟部長們考慮在核會談陷入僵局的時候考慮對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採取制裁措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