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奧運過後 西方發達國家擬停止對華經濟援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4 14:46:33  


 
  彌補中國資金不足

  “呀,多賣了2500多元呢。”這是2003年發生在陝西省榆林市西馬河村的一幕:一位養豬大戶正高興地數著手裡的錢。因為學會了上網查詢“行情”,所以他在生豬價格回升時抓住時機出手,終於滿載而歸。與此同時,河北武安縣農民李所田也在品嘗網上獲取信息的便利。他上網了解到“以色列”品種西紅柿在市場上暢銷後,便立即買來耕種,當年畝收入就達到了3500元,幾乎是他往常收入的8倍。

  他們都是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援助的“中國信息通訊技術扶貧能力建設”項目的受益人。從2001年至2003年,這一項目已使數萬名中西部農村貧困農民利用科技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不過,這只是聯合國發展系統對華1000多個援助項目中的一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杜奇華向記者介紹,自1979年中國政府接受對華援助起,通過聯合國發展系統和世界銀行而獲得的援助資金佔所有對華援助金額的大多數。“例如每年世行能向我們提供10億至13億美元的貸款,而對華雙邊援助最多的國家,一年頂多給幾千萬美元。”在這種多邊渠道援助提供的項目中,約有70%致力於發展建設,涉及電子、衛生、醫藥、教育、能源等各個領域。“除了老少邊窮地區外,很多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都是這些援助項目的成果”。

  除了京津唐高速公路,山東省地下水監測、遼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也都源自世界銀行的貸款。杜奇華表示,這些貸款往往滿足了有待改建、擴建、新建的重要工程需要,彌補了中國在建設資金方面的不足。

  佔中央財政收入比例不大

  “在中國政府的協助下,我們和國際勞工組織合作的中國項目,使超過75萬名外來移民和雇工受到了就業培訓,約24萬個新企業開始正式運營。”去年2月,英國國際發展部駐華代表處主任戴偉參贊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時,這樣介紹他們幾年來對華援助工作的成果。

  與國際多邊援助相比,各國政府對中國的雙邊援助渠道以提供項目援助為主,輔以貸款轉貸業務等。從1995年起,外國政府的貸款轉貸業務及相關資產、債權等,都由中國進出口銀行直接負責。

  事實上,中國與外國政府之間開展的國際雙邊無償援助起步較晚,自1982年以來,已有約包括比利時、丹麥、澳大利亞等20個國家和機構向中國提供過無償援助,而有償貸款的利率浮動在1%到3%之間,償還期為20至30年。

  “總體而言,外援資金只佔中央財政收入的較小比重。”查道炯坦言,“1986年後,外援外資再沒有超過中央財政收入的6%,比例很小的。”他表示,如果現在外援停止,最受影響的主要是一些包括設備、技術、人員等項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