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奧運過後 西方發達國家擬停止對華經濟援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4 14:46:33  


 
  唐山大地震:對外援說“不”

  中國紅十字總會聯絡部部長王小華記得,他是恰逢改革開放時參加的工作。那一年,他趕上了一個好時間:從1979年起,中國改變了只捐款不受援的政策,採用“有取有給”的方針,開始接受聯合國發展系統的無償援助。

  而此前,中國一直處在文革極“左”的思想和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的經濟封鎖中。“文革十年里,紅十字會的工作全部停止。即便有華僑想往國內捐贈些什麼,也沒人敢接。”王小華回憶道。

  1976年7月28日淩晨,一場里氏7.8級的地震後,唐山,這座擁有全國百分之一產值的河北最大重工業城市頃刻間被夷為平地,共24萬多人喪生。在震驚和遺憾的同時,世界各國紛紛主動表示要援助中國。

  然而,兩天後,中國外交部正式謝絕了國際社會的好意。《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自力更生的救災努力將“說明我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極大的優越性”。

  “當時很多華人華僑情緒激動,一定要捐款,但是紅十字會就不收,令他們感情很受傷。”

  四川道孚地震:第一次被動接受外援

  改革開放後,人們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導下,觀念開始有了新突破。1981年1月,四川道孚縣發生6.9級地震時,中國紅十字會收到國際紅十字聯合會的電傳,問是否需要幫助。王小華告訴記者:“我們當時提出想要十幾頂帳篷,這是我們第一次接受救災援助。結果,第二天人家就給送過來了。”

  緊接著,在中越邊境,中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安頓27萬名印支難民時,再次接受了國際聯合會的援助。“當時,規模就比較大了,有醫療設備、價值上百萬元的物資和捐款等。”王小華介紹道。

  雖然這一時期,中國總是被動地接受國際援助,但與唐山大地震相比,已從完全拒絕走向了有限地、審慎地接受。在王小華看來,這已是質的跨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