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吳敬璉:王永慶巨人隕落 兩岸的損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18 09:20:02  


“王永慶是經營之神,確實如此。”--吳敬璉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敬璉說,王永慶是經營之神,確實如此。我們後代人要緬懷他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他的精神傳遞下去。台灣工商時報今天刊登由吳敬璉口述、記者賀靜萍紀錄的文章,緬懷王永慶。全文如下:

  我和王永慶先生一共見過三次面。第一次是在1993年,那次是在我的長輩余紀忠老先生的帶領下,和王永慶先生簡單地見了面。

  再次見面,是在1998年的某一天,余老先生帶著我去王永慶位於台塑頂樓的家中吃飯,那次談話很廣泛,我做為一個晚輩,聽兩位老人談事情受益良多,因為他們一開始就談到如何治家,怎麼對子女做出嚴格的要求,怎麼付出最大的愛心等等,接著,兩位老先生再從治家談到如何經營企業,也講到兩岸關係發展。

  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永慶是一位大企業家,該是位有錢人,可是生活之簡僕,讓我難以想像。

  那天吃飯,桌上不是什麼山珍海味,菜色普通,但份量很多,王永慶在吃飯時掉下了一個米粒,他馬上把它拾起,這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我媽媽也是位企業家,可是她十分節儉。

  除此之外,王永慶提到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管理企業,也就是要建立制度。他曾說過,他每天聽工作簡報,每個問題都會追根究底,如果出現事故,不是簡單去處份一個人就算完事,不是只就事論事,做一些善後,而是要查明流程上出了什麼問題,這才算是處理完畢。

  這一點余老先生那天也說了很多,讓我感受到,台灣這兩位老人的認真態度,這又讓我想到我母親(吳敬璉之母鄧季惺),在管報紙時,很重視制度,也就是企業中用了幾個大頭針,都要有人管。

  如果大陸一直能注重制度化,政府及企業就不致於忙於處理突發事件。

  王永慶是經營之神,確實如此。

  不過那次令我最感動的是,王永慶對當時台灣採取的一個政策(戒急用忍), 強力抨擊。他認為那是一個不顧民族利益、大局的態度。他的嚴詞批評,讓我很感動,他認為當時兩岸關係處在如此困難的階段,全是因為台灣採取了這個政策。

  由於我曾在北京燕山石化廠當過知青,我和王永慶請教石化廠的問題,我說化工廠的味道很臭,遠遠就會聞到臭味,污染很嚴重;王永慶馬上對我說,完全不是這樣的,並叫當時在座的王永在先生,安排我去看六輕,看看怎麼樣把污染降到最低。

  但一直到了2005年,我再度去台灣時才去了六輕。之後再去拜訪王永慶,他感冒中,聲音沙啞,但見了我還是談了兩個問題,一是他認為大陸絕對有條件發展一個石化基地,而不是只有一個石化企業,他以台塑在美國投資為例告訴我,如果發展成石化基地,環保工作也可以做得很好。

  此外,王永慶還長談了長庚的發展,並且表示管理醫院也要像管理企業一樣,要降低成本,降低病人負擔,提高服務品質,因此醫院這行業也要有競爭。

  我看得出來,他對大陸的石化及醫療業十分關心,他一直想運用自己的經驗,幫助大陸改善這兩大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他希望中華民族能夠壯大,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想法。

  如今想想,余紀忠和王永慶這兩位老人家都過世了,他們對兩岸關係發展都抱著要走向正常化的想法,都強烈希望兩岸能夠合作,聯合起來,兩人談話時就看得出他們配合得很好。余老先生是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向兩邊上面傳達,希望兩岸關係能有所轉寰;王永慶則是強烈抨擊政策,他憑著一對民眾負責的想法力促兩岸走向經濟合作,都讓大陸十分敬佩。

  對我來說,王永慶過世我很意外,他一直身體很好,我以為他可以很長壽,即便最後一次於2005年見面,他在病中,談話都依然興緻勃勃,沒想到就這麼突然走了。這對兩岸來說都是不幸。

  我們後代人要緬懷他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他的精神傳遞下去。今年長庚在廈門的醫院開幕了,我一定要找時間去看看,這裡的經營有沒有像王永慶生前說的一樣,不但是自己要做得成功,也要把地區醫療做到最好,降低病人的負擔。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