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資產價值縮水資不抵債 美國技術層面已破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0 16:23:38  


 
  再換一個角度,拉動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凈出口。那麼,空心化的美國經濟還能靠什麼拉動?

  鉅額貿易赤字,顯然會使凈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為負值;再看投資,正如上文所述,美國製造業投資增長率2006年僅為2.7%,投資額僅相當於 GDP的2.1%,所以更多的是靠金融投資,這使得美國每天都需要40億美元資本流入,而債務迴圈機制確實保證了這等規模的資本流入,但這僅僅平衡貿易逆差,而真正拉動美國的經濟增長的是消費。2007年,消費對美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2%。

  問題來了。美國民眾的絕對收入在不斷降低,而美國又要靠消費的不斷增加來拉動經濟增長,這顯然矛盾。怎麼辦?美國政府的辦法是:進一步放鬆金融管制。讓原本沒有資格借錢的人借錢消費,讓原本沒有資格買房的人購買住房,這正是次級按揭貸款及其一系列衍生品出現的歷史背景。

  了解了這個背景,也就不奇怪,格林斯潘為什麼會在2005年4月8日美聯儲第四屆年度社區事務研究會議上,對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從1990年初的1%增長到2005年的10%大加讚賞。在他看來,這是美國金融技術進步的一大成果,創造的消費信貸大幅擴張的經濟奇跡。但是,這個奇跡在美聯儲開始加息、房地產價格開始不斷下跌中變成了海市蜃樓,更可怕的是,“次貸危機”變成了引爆美元危機的雷管。

  2008年10月23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將有1200萬人將因為房價下跌而破產,佔全部供房者的1/6。

  危機是常態——美國危機帶給全球災難

  第二次美元危機在全球爆發後,經濟學界有人痛罵格林斯潘濫發美元。但殊不知,格林斯潘時代的美國——一個只能依靠國家信用、企業信用和消費信用不斷擴張而拉動經濟增長的美國,所能帶給世界的,必然是泡沫經濟的週而復始。因為對靠金融市場主導權、靠美元對國際貿易主導權賺大錢、賺快錢並拉動經濟增長的美國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製造泡沫。

  於是,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只要市場充分開放、充分與國際(美國)接軌(使用同樣的市場規則),那該國的市場就一定會被美元淹沒,最後該國的外匯儲備——被所有國家奉為財富、多年辛苦積累下的美元,不僅在價格的暴漲暴跌中被熬幹,甚至還會欠下一屁股債以致國家破產。

  2004年,無奈的格林斯潘一改以往晦澀的風格而明確表示,在目前情況下,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降低利率,為維持美國的債務經濟,美國只能借助於新的泡沫。

  格老說的這個“新的泡沫”,無疑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在過度信用支撐下的房地產泡沫——本質就是金融泡沫——次級按揭抵押貸款及其各種衍生債券的泡沫。但現在它已經破滅了,同時很可能把美國這個“經濟怪物”的好日子帶到盡頭。

  其實,在美國又何止是房地產泡沫。財政赤字的多年積累構成了“財政泡沫”,貿易赤字的多年積累構成了“貿易泡沫”,而由它們匯合一起累加成美國的“債務泡沫”;在這場危機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評級泡沫”,可以看到由於財務制度造成的上市公司利潤虛增的“股價泡沫”,以及由於國民過度消費造成的“抵押貸款泡沫”等等。一切泡沫最終交匯成了“美元泡沫”。

  美國這樣一種特殊的經濟模式害人又害己,但總體上看:害己少、害人多。包括今天這場表面是美國、而實際是“全球第二次美元危機”的災難,到頭來誰最倒楣?現在還說不清,但事實已經表明,全世界都在為此買單,而且美國之外其他國家的買單總額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事實還告訴我們,危機中美元相對於歐元的升值說明,歐洲經濟在危機中所受到的傷害可能比美國更大;事實將更進一步表明,許多發展中國家將被放到破產的邊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