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資產價值縮水資不抵債 美國技術層面已破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0 16:23:38  


 
  2003年,華倫.巴費特平生第一次開始持有外國貨幣——即拋出美元買入歐元,陸續將歐元的持倉增加到200億美元。不只是華倫.巴費特,據《金融時報》計算,截至2006年10月份,全球流通中的歐元現鈔總值已超過美元,達6100億歐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跌至8年來的最低水準;同時,歐元儲備從0%大幅上升至25.8%。華倫.巴費特指出:“如果經常賬戶的赤字繼續下去的話,那未來5到10年內,美元還將繼續貶值。”

  2007年,美元的貶值確實開始加速,這一貨幣危機的典型特徵,讓美元搖搖欲墜,而次貸危機變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慢刀子割肉”很可能演化成“快刀斬亂麻”——現有的世界經濟體系被傾覆,陷入絕對混亂。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危機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經濟的狀況現在遠比美國好很多,更沒有理由陷入美國的困境。但是,如果不小心翼翼的處理好各種問題,不作相應調整,中國經濟風險也會增加,甚至轉化為社會不穩定因素,最終給正處於關鍵時期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傷害。

  中國的應對措施——強化國民信心 調整投資策略

  當然,中國的有利條件很多,但這不僅要用足用好,更重要的是,必須講求高效使用。

  一、通過扭轉國民對股市、樓市的預期強化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是溫家寶總理日前在美國所說的一句經典之言,他點破了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徵:信心經濟。

  但是,這個信心不僅是政府的信心,更是國民的信心。即,國民越有信心,越會多投資、多消費,經濟就會越來越好——如此是良性迴圈;相反,國民越沒信心,就越不投資、越不消費,經濟就會越來越壞——如此會惡性迴圈。

  必須清晰地看到,目前中國經濟正徘徊在一個分水嶺,各種統計經濟數據表明,中國人對經濟前景的預期(信心)正在走向負面,這很容易讓中國經濟陷入惡性迴圈,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同時需要看到,對國民信心打壓最直接、最嚴重的,莫過於股市和樓市的低迷不振,而要恢複國民信心,也必須從這兩大市場入手。這也是效率最高手段。從現在的政策看,中央已經意識到,並已經採取相應措施。

  二、財政投資最好通過社保基金完成。就目前經濟形勢而言,通過財政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勢在必行。但是,應當把一部分風險較小、收益穩定——最好的財政投資項目通過社保基金完成,盡可能減少政府直接投資。

  這樣做的好處很多。首先,實實在在地體現出中國政府是人民政府的基本特徵,進一步贏得人民的擁護,鞏固黨的威信;其次,把最好的項目交給社保基金完成,是向全國人民輸送利益,避免利益集團的爭奪;第三,大量資金進入社保賬戶,可以大幅減低國民後顧之憂,有效強化其消費意願和風險偏好;第四,可以使政府投資項目具有法人主體,減少投資成本,增強投資效率;第五,同樣實現了政府投資拉動經濟的目的。

  三、錢從央行票據轉成國債而來。中國已經實現了國債餘額管理,但鋻於過去的五年間財政收入的大幅增加,財政盈餘較多,所以用不著發行短期國債對財政收支進行調劑,以至於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不得不發行大量央行票據,目前市場存量已經高達4萬億元人民幣左右。這些央行票據其實質也是國家債務,不過沒被列入國債餘額而已,但每年所需支付的利息,一樣需要財政開銷。這其實是一筆閒置的財政資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