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富豪身家普遍縮水 “股壇狙擊手”損失慘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2 11:19:06  


 
  香港私募對衝基金投資顧問薩穆傑介紹,恒生指數去年升過25000點之後,市場幾乎一面倒地看好後市,在這種情況下,Accumulator成為許多私人銀行和投行的財富管理部門極力向富豪和機構投資者推薦的產品——因為這種產品可以令富豪們按現價打折購買股票,雖然它同時也要求投資者在股價下跌時雙倍買入,但是在當時的氣氛之下,後一種可能性幾乎沒有被人考慮到。

  “我們也接過類似的宣傳,甚至還有後來令香港投資者有苦難言的雷曼結構性債券,統統都被我拒之門外。”薩穆傑說,“對於雷曼結構性產品,光說明書就有數百頁之多,這麼複雜的產品,我這個從業幾十年的人都根本看不懂,怎麼可能讓我旗下的經理去碰?至於Accumulator,如果你有股票存貨,可以作為一種風險對衝;但如果沒有存貨,稍有點數學頭腦的人都算得出來平均回報率基本是負數。說白了,完全是用有限的獲利機會去賭無底限的失敗,我至今沒想通為什麼會有人對這種玩法上癮。”

  事後證明,很多富豪可能並不很了解這種賭法的危險性。“賭王”何鴻燊的四太很坦白地說,圈內很多人都在玩這種產品,不過和許多叫慘的富豪不同,她對於損失比較低調,認為在熊市之下,無論什麼產品都難保不損失。

  但其他富豪並不這麼想,最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這些金融衍生品的推銷者們要負責任。呂志華報料說,不少前來投訴的富豪事先根本都沒有見到過合同文本,完全是對方打電話過來說,已經幫你買入股票了,或是告訴你已經幫你賣出了,正式合同往往要在2周之後才從海外寄到香港。呂志華披露說,到保障投資者協會投訴的富豪最高曾買下約4億港元的合同,眼下至少一半已經不見蹤影。

  而私人銀行家們呢,眼下他們可能正在偷著樂,大肆收割富豪們的資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隨著股市暴跌的頻頻出現,香港富豪與投行財富管理部門之間的關係也變得異常微妙。

  在10月28日的股市暴跌中,為了催款,一些投行甚至直接聯絡這些富豪(其中不乏香港超級富豪),要求他們務必在當天短時間內補倉,否則將作斬倉處理。此舉對於過往被哄得團團轉的富豪來說,實在是大失臉面。

  業內人士指出,一般情況下針對這種超級富豪,私人銀行的管理部門並不會急促催款,不敢貿然向這些富豪客戶提出斬倉威脅。而發生上述情況只有一種可能,即富豪們的賬戶虧損金額已經過大,銀行為了防止自己受牽連不得不發出威脅——這也可以折射出投行與富豪們的關係已經相當緊張。

  有香港“美容皇后”之稱的現代美容(00919.HK)主席曾裕首先在公衆媒體上向投行“開炮”,打響了富豪“維權”的第一槍。她在9月向本報記者發來了一份起訴書,怒斥其財富管理顧問、國際投行高盛違規對她的賬戶進行了操作,導致其虧損6000萬港元,記者翻查其交易記錄,其中虧損最大的部分正是由Accumulator引起。

  Accumulator產品的最新犧牲品則是香港的老牌藍籌股中信泰富。該集團於10月20日公告了盈利預警,宣布該集團財務董事由於沒有遵守對衝風險政策,在未獲主席批准的情況下,越權在市場上與數家外資銀行簽訂巨額的外匯Accumulator合同,導致集團產生重大損失,已經確認8億港元損失。榮智健當時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以當時的匯率市價來估計,這次合約帶來的損失可能會高達147億港元。

  這是近年來罕見的香港藍籌上市公司內部管理醜聞案。從這個意義上說,Accumulator不僅“屠殺”了富豪,也令香港的公司管治問題進一步浮出台面。

  3 財富管理還是市場監管?

  和雷曼迷你債券一樣,Accumulator引發的富豪維權之爭並沒有完結。表面上看,它是投資者與私人銀行或是商業銀行金融產品銷售部門的爭端,但是在這背後,矛盾焦點已經指向香港的金融監管體系。

  雷曼迷債和Accumulator均不屬於上市交易產品,而且主要是提供給所謂的專業人士,因此屬於私人商業合同,嚴格意義上說,它並不受證監會及金融管理局相關單位的監管。然而這部分金融產品的金額巨大,業界估計,如果算上杠杆效應,僅Accumulator的規模就達到至少一萬億港元之多,完全足以對主板市場產生影響。

  事實上,早在10月股市暴跌之時,就有一些香港富豪開始拋出陰謀論,認為股市暴跌背後固然有美國次貸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更可能是一些人為的黑手在操縱。一個被投資者們經常引用的例子是,在10月大市暴跌之前,摩根士丹利的一份報告將匯豐的目標價打低至75港元,結果10月27日當天四點收市時,匯豐股價為78港元,卻在競價時段狂被打壓至75港元之下,當天匯豐的沽空股數多達300多萬股,較前一個交易日多出70%。

  隨後不久,劉鑾雄在接受《東周刊》專訪時不點名地指出,10月27日當天恒指一天失去1600點,實屬非常不正常,可能是一些國際金融大鰐正在虎視眈眈,並呼籲香港特區政府要加強市場監管。

  呂志華回憶當天的交易時也覺得不可思議,他認為從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剛好是Accumulator的一個完整合約周期,不排除個別投行通過做空賺得盆滿鉢滿,但是那些買入與匯豐掛鈎的Accumulator的富豪,當天就可能被迫出局。

  不過基金經理薩穆傑認為這些“陰謀論”多多少少反映了富豪慘敗之後的一種無奈心態。“它們是超級富豪,卻不是超級投資者,這點大家要有數。”他說,“至少,從我們專業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外資在這期間並沒有什麼類似1997年的異常舉動。”

  到11月,Accumulator已經接近結賬期,市場開始有傳聞傳出,有富豪因為Accumulator而入院,甚至與投行對簿公堂。嘉裡主席郭鶴年一度被懷疑是主角之一,不過他隨即出席一場富豪飯局,當時身旁的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還替他圓場,說郭老身體很好,根本沒有進過醫院!不過頗耐人尋味的是,當時在灣仔的這場富豪飯局中,傳媒們難得地“逮”到了他們共進午餐的一幕,儘管這些富豪未對外披露聚會目的,也否認自己是Accumulator 的受害者,但是香港媒體仍然揣測,富豪們可能正打算聯合起來,尋找特殊途徑來解決Accumulator問題。

  經過2008年,香港的富豪們顯然會進一步審視與投行的關係。據悉,李兆基的辦公桌上曾貼有全香港最著名的十多位投資銀行家的電話號碼,這班幕後軍師,包括了從高盛到摩根大通等多家投行的投資幹將,他對每個銀行家的投資推薦都會留有記錄,還會寫上誰是“價好”的一家。

  不知道今年過去之後,還會有多少名字留在“四叔”的桌面上;又會有多少未被“屠殺”的富豪會繼續選購私人銀行推薦的金融衍生品。(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