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林毅夫:中國改革開放成就是一個奇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5 09:26:03  


 
政府與市場都重要

  《21世紀》:可以將中國的經驗總結為哪些方面?如何將這些經驗用於實踐?

  林毅夫:我認為兩種機制非常重要:

  一是市場機制。產業結構與要素稟賦結構本身要一致。我們首先應當瞭解自己到底具備什麼樣的稟賦,才能知道應該走哪條路。我們也必須充分比較各個市場的特點,才能瞭解自己的優勢。這樣的比較能夠反映中國有哪些資源是豐富的,公司和企業就知道應該進入哪些行業,新資源、新技術也才能夠得到有效利用。

  二是政府機制。政府實際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改革進程中,我們需要激勵機制,也需要一些制度安排,還需要消除資源價格方面的扭曲,取消一些進入壁壘,這些都需要政府採取積極的措施。

  在改革過程中,我們知道自己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很多,公司究竟應該進入哪些行業?這就需要信息。人們必須要花時間收集信息,並進行處理,才能理解它的含義。有了信息之後,大家都會想方設法保密,而不想公佈,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在競爭中勝出。這時候,政府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它可以收集信息,納入到工業化政策中來,與各個公司分享。這是政府首先可以做的事情。

  其次,政府要不斷地完善法律法規,用以應對市場經濟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變化。

  再次,現代化進程當中,總是需要花費很多資本,這些資本不可能通過公司自己存錢獲得,而是主要依靠投資和資金周轉,因此,需要有一批金融機構,來幫助企業化解風險,帶來更多資本。這就要求改變金融結構和經濟結構,這種改變並不是在公司內部就能夠實現的,而必須通過外部的協調,即基礎設施建設來實現,這也離不開政府的作用。

  每一個國家都有發展的機會,發展既需要市場,也需要政府的幫助。我希望能夠把中國的經驗提供給世界銀行,用以幫助發展中國家,包括東南亞、南亞、拉美國家,建立一個免於飢餓、貧窮的世界。

  《21世紀》: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要並重,但人們往往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如何才能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

  林毅夫:有一些理念需要堅持:

  第一個原則是解放思想,不要使意識形態過於僵化,而應該克服意識形態的限制,接受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

  人們往往容易先入為主地陷入某一種意識形態,而批評另一種意識形態。在中央計劃經濟體制中,政府失靈了,人們就馬上得出結論,說要轉向市場經濟體制,但如果市場失靈呢?大家都知道,要想實現完美的經濟發展,必須是兩者相結合,我們需要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也需要政府發揮重要的職能。此次金融風暴表明了市場機制也有失靈的時候,難道我們就要得出結論,需要政府監管一切嗎?當然不是。從中可以總結出的一點就是要解放思想,這是鄧小平同志為我們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二個原則是實事求是,從事實中尋求真理。政府監管和市場機制都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市場中構建激勵機制,可以避免各種各樣的道德風險,但我們仍需要政府監管,比如改善信息交流的透明度等;但是政府也會失靈,政府官員也需要激勵機制,由於信息不充分,這種激勵機制有時是合理的,有時是不合理的,那就需要通過市場競爭來檢驗政府的效率。因此,我們討論的重點不是說要市場還是要政府,而應該是討論如何從事實中求到真理。任何一種機制,不管是基於政府,還是基於市場,都有它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以我們需要發揮優勢、克服劣勢,揚長避短。

  第三,與時俱進。因為情況總是在不斷變化,國家在發展,發展也會有不同的階段,各個階段的特點不一樣,採取的政策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政府因時因地調整政策,加強監管。

  《21世紀》:在今後的發展階段,中國應當進行哪些調整?目前還存在政府扭曲價格的現象,是不是都要消除?

  林毅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確實存在很多扭曲現象,比如很多事情都要由政府審批,沒有足夠重視環境問題,一些經營不善的行業(比如一些重工業)還享受著政府的補貼等等。對這些扭曲現象,中國應該建立更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創造條件,淘汰那些經營不善的企業,留下那些不需要政府補貼、本身運行良好的企業。中國經過30年的改革,已經非常接近完全市場的狀況了。我們應當認真分析每一個扭曲的現象,考慮是排除還是保留,這應該是中國政府今後努力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