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江澤民傳》作者:中國領導人並非千人一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2 10:29:33  


庫恩的《江澤民傳》被譯成多國文字
  中評社香港1月12日電/很少有外國人,在中國會受到“國師”般的禮遇,65歲的美國人羅伯特.勞倫斯.庫恩享受到了。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很少有一本書,會像《中國30年:人類社會的一次偉大變遷》般,備受矚目甚至追捧。近日,在該書中文版舉行的座談會上,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主任王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哲洙等數十位部級高官與會。

  就出版書籍而言,這樣的場面實為一時之盛。

  庫恩正是《中國30年》的作者。2005年,因為寫作《江澤民傳》,庫恩開始聲名顯赫,但同時他又承受著西方媒體的猜疑和批評,認為他“美化了中國”。

  1月10日上午,記者見到了庫恩,他身穿深藍色西服、頭髮已花白。庫恩是個大忙人,他的日程表安排得十分緊湊。在採訪間隙,庫恩曾數次離開座位,回來後,他又連忙為自己剛才的離開做解釋:“非常抱歉。我不想顯得自己很沒有禮貌。但我中午就要去天津,所以走開了一下去整理行李。”

  對於中國媒體給予自己“斯諾第二”的讚譽,庫恩坦言並不十分喜歡,“在中國這是一種表揚,但在西方也許並不是。”

  談中國領導人:並非千人一面

  在《中國30年》中,庫恩採訪了100多位省部級官員,並披露了中國領導人的一些從政細節。“胡錦濤擔任中共總書記後呼籲媒體要報道更多‘實實在在的新聞內容’和事關民眾利益的故事,少播一些高層領導的一般活動,胡錦濤在內部批評說,這等於是在‘浪費時間’。胡錦濤建議從新聞報道開始,減少對領導活動、沒有實質性內容講話的報道。”

  記者:《中國30年》這本書中,您採訪了政治局委員和各個領域的省部級官員。要知道在中國採訪高層官員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我們很好奇的是,為何只有您的採訪能夠一路亮綠燈?

  庫恩:回答這個問題,要從我在中國20年的生活經歷說起。1989年,國家科委主任宋健邀請我訪問中國,為中國當時的金融改革擔任顧問。從90年代中期後,我總是看到美國媒體對中國進行扭曲、沿襲對中國的偏見報道。當時我很沮喪和失望,為了向世界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我開始了一系列活動。這其中我講述了中國的很多問題,有成功面、也有陰暗面,接觸了包括農民工、殘障人士在內的很多人。這讓我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讓我在美國建立起了名聲,我也因此得到了中國領導人的信任。這也許是我能順利採訪的原因。

  到現在為止,我來中國有100來次了,我一直致力於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也常在美國媒體上介紹中國。而在這本書中,我不僅是向世界講述中國領導人的思維方式和他們的想法,我更向世界展示的是一個複雜的、多元化的中國。我不僅採用了過去我很多年來的採訪成果。同時我還為這本書專訪了一些中國領導人,豐富了中國的形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專題: 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