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文匯報文章:朝核危機升級 美國難辭其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29 11:21:29  


  中評社台北5月29日電/文匯報今天發表張敬偉的文章說,奧巴馬一路向俄羅斯、伊朗、古巴和委內瑞拉釋放善意,唯獨忘了朝鮮這個“無賴國家”。在朝鮮看來,自己受到了美國的冷落,短期內和美國直接對話和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希望落空,因而故技重施,甚至是變本加厲地向美國示威。故而,朝核危機升級,朝鮮的瘋狂和不計後果是主要原因,但是美國政府的始亂終棄也難辭其咎。 

  繼朝鮮上月發射衛星(導彈)以後,朝鮮又進行了核試驗並發射短程導彈,更讓人震驚的是,朝鮮隨即宣佈放棄1953年簽訂的停戰協議,和全面參與PSI(防擴散安全倡議)的韓國進入戰爭狀態。朝鮮半島一下子成了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桶”,“六方會談”機制事實上已經瓦解。 

  國際制裁未必有效 

  雖然聯合國和中美俄日韓發出了集體譴責朝鮮的聲音,尤其是中國這次特別“不高興”,表示“堅決反對”朝鮮做法。但聯合國和相關各方的統一行動實質上意義不大,批評、譴責、制裁,只會加劇朝鮮更瘋狂的鋌而走險。弔詭的是,所有人都聚焦於朝核危機的升級和對朝鮮的譴責中,卻有意無意地模糊朝核危機的責任主體美國。 

  之所以有朝核危機,不過是朝鮮對內對外的策略手段而已。對內,依靠核武提振民眾凝聚力,維持政權生存;對外,朝鮮摸清了東北亞各國秉承的無核化立場和中、俄以及美日韓同盟在東北亞微妙的地緣戰略博弈,希望用核武險棋來求得關注、承認和物資支援。諷刺的是,朝鮮的這步棋最先刺激了美國的反應,從克林頓時代起,朝鮮就嘗到了從美國那裡的甜頭。到了小布什時代,朝美兩國死磕,前者堅決要核武到底,後者將前者視作“無賴國家”。尤其9.11之後,朝鮮成為布什反恐大計劃和“先發制人”中的重大外交佈局。所以,朝核危機的始作俑者固然是朝鮮,但美國則是危機的推波助瀾者。總之,美朝兩個冤家的針鋒相對才是朝核危機的當事人和責任主體。 

  美朝應回歸理性談判 

  中國倡議發起的“六方會談”,把朝核危機納入多邊框架解決,最初就是為了解決朝美之間的雙邊矛盾,因為9.11之後的布什政府多次威脅要對朝鮮動武。由於布什“先發制人”政策製造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個爛攤子,布什“單邊主義”政策眾叛親離,才不得不在朝核和伊(朗)核兩大“危機”上尋求“多邊主義”。所以,中國主持的“六方會談”化解了美國政府的麻煩。布什總統任期之末,“六方會談”幾乎是完美落幕——朝鮮開始進入實質棄核階段,布什政府也決定將朝鮮從“支恐”國家中除名。 

  遺憾的是,隨美國政府輪替和金融危機的影響,奧巴馬政府在內疲於應付“新政”和抗“甲流”,在外眼於解決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反恐後遺症”。奧巴馬一路向俄羅斯、伊朗、古巴和委內瑞拉釋放善意,唯獨忘了朝鮮這個“無賴國家”。雖然奧巴馬政府任命了博斯沃斯為朝鮮半島特使,但美國處理東亞及朝鮮半島問題的班子尚未搭好。在朝鮮看來,自己受到了美國的冷落,短期內和美國直接對話和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希望落空,因而故技重施,甚至是變本加厲地向美國示威。故而,朝核危機升級,朝鮮的瘋狂和不計後果是主要原因,但是美國政府的始亂終棄也難辭其咎。 

  事實證明,國際社會集體的道義譴責,嚴苛的經濟制裁,對於走上懸崖的朝鮮而言不僅無益,反而會刺激其採取更為激烈的危險行動;至於日本發出的軍事威脅和“韓國政壇‘核主權論’浮出水面”(見28日韓《朝鮮日報》),只會使東北亞的核戰爭一觸即發和引發區域內的核子軍備競賽。在此情勢下,美國不能輕描淡寫地向日韓盟國承諾“保護傘”,而是要履行其應該承擔的責任,通過美朝“雙邊對話”來重啟“六方會談”。也只有美國在明確自己的責任主體的情況下,有所作為而非隔岸觀火,中國才能助其一臂之力,使升級的朝核危機降溫。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