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4萬億工程採購涉歧視國貨 發改委擬制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15 09:00:33  


國家發改委指裝備製造業在招標採購中存在歧視的問題。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我國自去年11月開始逐步實施“4萬億”拉動內需政策以來,全國的基建、道路投資等工程紅紅火火地展開。而這些工程所需要的物資對中、外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塊塊“誘人的蛋糕”。參與政府採購的內、外資企業都卯足了勁要從4萬億工程採購中分得一杯羹。

  5月末,由於外企在逾50億歐元的25台風力渦輪發電機訂單競爭中失利,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發表評論稱:“中國政府似乎有意將外國供應商排除在其4萬億元人民幣財政刺激方案下的合同之外。”

  緊接著,國家發改委6月1日迅速做出回應,在其官方網站《答記者問》一文中指出,目前招標過程中問題較多的並不是“排外”,而恰恰是對國貨的非法限制。6月4日,發改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監察部等其他八部委聯合發文《關於印發貫徹落實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招標投標監管工作意見的通知》,強調政府投資項目屬於政府採購,應當採購本國產品。

  國貨與外貨的博弈,讓4萬億工程的政府採購問題第一次暴露天下。

  與此同時,為制止限制國產設備使用做法,國家發改委也在起草有關政策文件。

  中國“排外”了嗎?

  伍德克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日前發表的言論,讓“4萬億的政府採購”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

  5月末,全球領先的風力渦輪發電機製造商維斯塔斯、蘇斯蘭和通用電氣,參與中國逾50億歐元的25台風力渦輪發電機訂單競爭,結果在第一輪競標結束後都遭淘汰。於是,伍德克發表了上述評論。

  伍德克稱,中國政府制定的風力發電項目投標標準,只關注渦輪發電機的單位價格,而排除了其他國家在風電項目招標時考慮的使用壽命、回報率等因素,使外國供應商難以勝出。

  由於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不久前的歐洲“承諾之旅”簽下的 130億美元的採購大單已經讓整個歐洲興奮不已,此時伍德克的另類聲音,即刻在國內學者和官方中引起強烈反響。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馬海濤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渦輪訂單一事,外方是有點太小題大做了。我國在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和項目中,並未制定有關‘排外’的任何條款和細則,即使在政府投資項目中,比如基建投資、道路建設等實行招投標,也是讓中外企業同台競爭。”

  不僅僅是學者對外方的表態不滿,中國官方也在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答記者問》尖銳地指出,“目前在裝備製造業招標採購活動中,通過在招標文件中設置歧視性條件違法限制國產設備使用的做法比較突出,在一些領域還相當嚴重,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反應強烈。”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負責進出口業務的副會長陸仁琪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表示,“外資企業希望4萬億的投資項目也能向他們進行招投標,是可以理解的。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是把外資關在門外,而是國內的不少用戶把中國製造的企業關在了門外。這是現在我們主要應該克服的歧視性心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