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余光中:兩岸文化沒實質分裂 只需互相認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30 09:59:29  


常年致力於兩岸文化交流的余光中老先生希望,兩岸民間專家能多開動腦筋,把利於兩岸和平的好事辦好。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 “我們贊成兩岸專家學者通過民間的方式合作編纂‘中華大辭典’。”6月24日,國務院臺辦發言人范麗青擲地有聲的表態傳至海峽對岸時,已81歲高齡的台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正在高雄“中山大學”裡為學生們授課。

  此前,由馬英九提出的“識繁書簡”、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的提議曾一度在島內引起震動。臺綠營媒體《自由時報》連續發表文章指責“中華大辭典”要將台灣人“中國化”,而馬英九正是在走兩岸“文化統一”的“急統”路線。

  雖然有民進黨人視“中華大辭典”為洪水猛獸,但台灣主流社會樂見此事成行。27日晚8時,余光中抽出時間接受了《國際先驅導報》的專訪。在他眼中,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有利於兩岸文化交流,對兩岸的和平發展“有重要意義”。

  為兩岸求同存異

  記者:您如何看待“識繁書簡”和兩岸合編“中華大辭典”的主張?

  余光中:兩岸能坐下來一起合編“中華大辭典”,又能在“識繁書簡”上達成共識,充分說明兩岸能做到求同存異,為交流創造一切可能的條件。交流多了,敵對就少了,從這個角度講,這樣的主張對兩岸的和平發展很有利。

  記者:在操作性上,難度大嗎?

  余光中:在台灣,本來就有大約100個常用字是簡化字,比如台灣的“灣”字,繁體字的點太多了。對我個人而言,我平常都會看對照表,使用簡體字,但台灣社會還是以繁體字為主,我給報社寫文章的時候也用的繁體字。

  但在操作性上,“識繁書簡”能不能順利實現還不好說。據我所知,這個提議出來後,在台灣的震動是很大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中華大辭典”也是一樣,如果能實現當然是好事,因為不同的地域,漢語詞彙的演變也不一樣,如果能把不同的表述方式同時陳列出來是最好的。不過這件事情做起來可能不是那麼容易,規模可能很大,還要專家們多動腦筋了。  

  政治原因不應阻隔文化交流

  記者:現在兩岸在語言文字的使用上存在哪些差異,對現實交往是否有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余光中:兩岸在語言文字使用上的差異是比較大的,60年來,兩岸所走的路不一樣,學習的對象也不一樣,思維方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大陸稱妻子為“愛人 ”,這在台灣就很難被接受,我們還是習慣用“太太”相稱。另外,有一些原來的詞語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了變化,但兩岸變化的趨勢不一樣,如“考量”、“願景 ”之類的詞,都是從台灣傳到大陸的。

  還有一些簡稱,如在大陸考研究生簡稱為“考研”,但在台灣是沒有人能聽懂它的。我一直覺得兩岸在語言文字上的差別,就如同英語在美國和英國的差異,但美英是因為地域的差別產生的,兩岸則是因為政治原因阻隔了交流,導致今天較大的差別。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