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地下管道老化問題必須加緊解決”的社評說,新學年昨日開始,全港八十多萬中、小學生恢復上課;如同所有新的開始一樣,新學年為師生、家長帶來了新的憧憬和希望。
社評指出,眼前的新學年,與往年相比,的確別具“新”意,而這“新”存在於多個不同方面;從學制而言,“三三四”新學制今年恢復實施,中學課程也作出了重大改革,除原有的中、英、數理化等科目組合成新的核心課程外,還首次增設了通識科,以社會時事融入教材;小學方面局部推行小班教學,初中教學語言在“微調”後也有了更大的彈性。一系列體制上的改變,為中小學教育的發展與提升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但僅僅是模式或架構上的改變並不足夠,未來更重要的,是廣大師生家長如何加強溝通合作,共同為新學制注入新的內涵和取得新的成績。
另一方面,剛開始的新學年也要面對環境衛生和師生健康的新挑戰,H1N1甲型流感在本港仍以每日二、三百宗新確診的速度在增長,且近日接連三日都有患者不治,加上季節性流感高峰將至,情況令人憂慮。就在昨天,位於北角的日本人學校和沙田啟新書院小學部都有數十名學生出現流感徵狀,其後各有兩名學生確診,兩校按衛生署規定需停課,如此開學僅一日就要停七日,師生家長均感到失望和無奈。但是流感威脅就在眼前,縱然停課會對師生家長帶來不便,各校仍需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加強對學生的體溫檢測,一有狀況就要立即上報和停課,避免造成更大範圍的社區感染。
社評指出,而與此同時,剛提上議事日程的校園驗毒計劃,亦會為師生家長帶來新的衝擊;未來一紙驗毒同意書擺到眼前,家長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對為人父母者是一種親子關係和責任上的重大考慮,到底簽還是不簽才是對子女真正的關心和愛護?這也是新學年帶來的新挑戰之一。
而不論是學制、課程、教學語言上的改革以至校園驗毒計劃的推行,都反映了教育事業隨著社會發展正面對越來越多的新課題和新挑戰,教育工作者確實需要具有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精神和心態,才能跟上發展步伐而作出較好的適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利益幾時都應該放在第一位,一切改革和計劃的最終目的都應該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有更好的學習動力和收穫,而不僅僅是為改革而改革、為推行而推行。
社評又說,本港青少年一代,從學習“硬件”上來說是不虞匱乏的,甚至可以說是幸福的,教育開支佔政府整個公共開支的五分之一,因交不起學費而無書讀的悲劇在本港已成粵語長片中的歷史;但是,有了漂亮的校園、有了冷氣的課室、有了可以幫手做功課的電腦,並不等於就有了學習的目標、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當前本港青少年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和表現比起鄰近國家和地區並不處於優勢,部分“尖子”並不遜色,但整體的學習積極性和上進心是不足的。
社評稱,可幸的是,經過多年的探索以至“磕磕碰碰”,本港教育制度眼前有望逐步走上正軌,教改的空間和責任將更多地留給老師和學生去實踐、去抒展,而不是由教育官員“越俎代庖”唱主角。而任何真正關心下一代成長、關心本港社會未來的團體和人士,對教改都只應給予熱心支持而切勿潑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