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下任特首熱門人選 唐英年詳談“領導哲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9 08:44:48  


唐英年以“領導──包容的藝術”為題在中大發表演說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昨日應中文大學邀請以“領導——包容的藝術”為題進行演講,他以林則徐名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點題,指包容的胸襟是領袖人物應該具備的特質。更詳論包容包括要容納“叻人”、寬恕錯誤、尊重對手,同時要以民為本,告別精英政治,適應巿民“要有份話事”的變化。

  星島日報報道,被視為下任特首熱門人選的唐英年,昨天在演講中引用多位中外歷史上領袖人物的言論,詳細論述的他“領導哲學”。他指出,“不少人有一種感覺,領袖人物應該英明神武,大小事務都洞悉先機,智珠在握。”但他認為這只是“理想國的領袖”,因為在現代社會,領袖要處理的問題,很多是超乎他的認知和經驗,“因此必須抱有不知為不知這種對自己誠實,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

  他認為只有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才有彌補的可能,因此精明領導有胸襟在身邊容納“叻”人,甚至比自己更“叻”的人,找到在性格上能夠與他互補的人就更為理想。而且不能有“一言堂”,因為歷史上很多悲劇就是因為單憑長官意志去行事。

  唐英年又認為,包容的另一重含義是對錯誤的寬恕,他表明寬恕不是縱容,寬恕是希望犯錯的總結經驗,重新上路;有時候寬恕也是為了避免社會陷入無止境的爭拗,造成分化;但當中最大難度是要有足夠理據說服那些堅持賞罰分明的人士,及有勇氣承擔而產生的後果和風險。

  他又強調要包容對手甚至敵人,“領袖人物會明白,要讓對手有下台階,不要去得太盡;要懂得尊重對手,要有agree to disagree的器量”,令對家不覺得自己是輸家。他引用了前美國總統甘迺迪在美蘇關係緊張時的名句“讓雙方發掘能團結們的問題,而非糾纏在分化我們的問題上”,意指出即使對於隨時兵戎相見的宿敵,仍然可以釋出善意,嘗試求同存異。

  唐英年認為,政府在施政要體現“包容精神”,就不能脫離群眾,要放下身段聆聽社會各階層的聲音,“香港早已告別精英政治的階段,我們不可能再以“我煮乜你食乜”的心態去施政,而要適應市民對於‘吃甚麼’、‘怎樣煮’、‘誰去煮’都要有份話事的這種變化。”他以自己最熟悉的西九文化區為例,他指有意見質疑是否適宜讓對文化藝術欠缺認識的普通市民,去主導文化區的規劃,但他認這個也是讓大家共同學習、加深對文化藝術認識的一個過程,也是令大家能共同擁有西九文化區。

  對於近年流行的“政治化妝”,唐英年直言,從不懷疑良好政治溝通技巧或傳媒策略的重要性,但“絕對不能夠本末倒置,如果政策先天不足,思慮不周,再好的化妝也無補於事。”他最後更以林則徐的“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作結,指“要摒除私慾,才能堅持正道,憑良心行事。 

  梁振英後悔講“N年不選特首”

  而另一位下任特首熱門人選、曾經聲言“N屆都不選特首”的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香港回歸以後,暴露了經濟結構、競爭力等問題,“如果我九六年的時候有水晶球,看見這些東西的話,或者那時講得無咁絕對。”他又表示,行政長官要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有勇氣“得失一些利益階層”,更引用美國總統奧巴馬推行醫療改革例子,讚賞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

  梁振英接受前立法會議員周梁淑怡訪問,提到曾說過“N屆都不選特首”的言論,他解釋,亞洲金融風暴將香港的經濟結構及其他競爭力問題暴露,“近幾年大家都講,香港被邊緣化……社會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如果我九六年的時候有水晶球,看見這些東西的話,或者那時講得無咁絕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