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富》雙周刊網站發表比爾.鮑威爾的一篇文章,題為《這是中國的世界——我們只是住在其中而已》,摘要如下:
中國的收購
尼日利亞(以及剛果、巴西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石油、伊朗的天然氣、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中國在不到十年前開始熱切追求全球各地的自然資源,現在這一進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
僅今年9月,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就拿出了近10億美元,收購了哈薩克斯坦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11%的股份。距此一周之前,中投還支付了8.5億美元,購買了總部設在香港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來寶集團14.9%的股份。今年夏天早些時候,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向巴西石油公司提供了 100億美元的貸款額度,以資助它在巴西深海油田的開采活動。
近十年來,中國花費了大約1150億美元收購外國資產。既然中國現在坐擁大量外匯儲備,它當然急於尋找除美國國債之外的一些(任何)投資對象。
2008年,中國的海外投資翻了一番,從250億美元增加至500億美元。的確,中國仍然比不上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資本輸出國,美國去年在海外投資了3180億美元。不過,中國在許多方面才剛剛起步,而且它不會在短時間內停下腳步。
雖然中國仍主要將目光集中在經濟發展所需的自然資源上,但現在它正緩慢而穩步地擴大自己的對外投資範疇。國營和私營企業都開始將目光投向發展中國家以外的資產。
中國已經入股外國的銀行、公用事業和半導體企業。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全球經濟而言,這都是極其重要的一步。
在21世紀的頭十年裡,中國確立了自己的世界工廠地位。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中國有望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本輸出國。
紐約榮中戰略咨詢公司負責人榮大聶最近完成了一份關於中國對外投資的研究報告。正如他所言,“增加對外直接投資將是接下來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重要一步”。
從工廠到老板
這對中國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成為世界工廠對中國經濟所起的推動作用幾乎已經到了極限。
正如咨詢顧問榮大聶所言,“對許多中國企業來說,國內規模經濟現在達到了極限”。中國企業不需要再投資和開辦那種賣運動鞋給耐克、賣玩具給美泰或是賣汽車零件給麥格納的工廠。中國企業需要使自己成為耐克、美泰和麥格納。用專家的話說,它們需要向價值鏈的高端邁進。
中國入股(或完全收購)外國企業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擁有在美國或歐洲的經營經驗的國內企業太少。從規章制度到法律環境,再到審計和消費者保障標準,一切都和中國截然不同。
對中國企業來說,最簡單的起步方式也許就是全盤收購。這正是中國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的做法。2005年,聯想收購了IBM的個人計算機業務,成為中國內地企業高調收購美國業務的少數案例之一。聯想當時在中國國內的個人計算機領域處於統治地位,但在國外沒有什麼影響力。那次收購很快就改變了這種情況。自那之後,聯想一直在努力維持一種與中國企業相對立的國際企業形象。
中國稱之為“走出去”戰略的這個過程不會在一夜之間完成。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勢頭正越來越猛。例如,總部設在杭州的吉利汽車公司是一家雄心勃勃的私營汽車製造企業。吉利行政總裁桂生悅上個月表示,吉利有意收購福特公司的沃爾沃汽車業務。一次收購也許會成功,也許會失敗(沃爾沃的管理層最近給這個想法潑了一盆冷水),但不要忽視一家中國企業對收購某個國外知名品牌所表現出來的興趣。它指明了未來的走向。
投資金融資產
中國對金融資產和房地產的投資將成為未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要看看全世界最知名的對衝基金經理今年前往北京的次數就知道了。他們去北京的理由和威利.薩頓搶銀行的理由一樣,不過他們要在中投的總部卑躬屈膝地苦苦懇求,渴望在世界上唯一資金過剩的地方拿到可以用於投資的資金。
中投手中握有中國的3000億美元投資資金,而且已經開始把其中的少量資金投入各式各樣的西方投資管理公司,因為它自己現在還遠未具備管理此類資金的能力。今年9月,中投向專事收購不良債務證券的美國洛杉磯市橡樹資本管理公司提供了10億美元資金。
專家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中投還將向西方對衝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投資20億美元,而這在中投即將進行的投資中只是九牛一毛。
在奧巴馬總統決定對中國製造的輪胎徵收關稅後,美國與北京的貿易緊張關係日益加劇。在這種情況下,貿易鷹派人士的要求是可想而知的:中國國有企業能來這裡購買我們的資產,我們能否扭轉局面,購買中國的國有企業?
答案是否定的,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不該收中國的錢。華盛頓需要給來自中國的投資規定明確的準則。是不是禁止收購所有總部設在美國的能源企業?還是只禁止收購其中一部分?或是不禁止?榮大聶說:“我認為中國會遵守遊戲規則——只要它知道規則是什麼。”
希望他說得沒錯。由於中國人手中的美元比他們知道該如何處置的美元還要多,當商品和資本都能夠自由地跨國界流動時,兩個經濟體就都能受益。美國必須拋開它當前在經濟上的不安全感,正確地回答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中國人想把更多錢投在(除國庫券之外的)美國資產上,那我們為何不打開錢包笑納?(來源:財富 倍可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