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新生報:清晰可見受美國政治力涉入鑿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27 11:02:35  


  中評社台北10月27日電/台灣新生報今天社論說,台美日前在美國華府簽署“美國牛肉輸台議定書”,開放三十月齡以下美國帶骨牛肉、絞肉、內臟(牛雜)等肉品進口台灣;台灣過去是美國牛肉的重要進口國,但是美國成為狂牛病疫區後,牛肉意圖再闖進台灣,歷經兩任“總統”及美國在台協會兩任處長,雖然由去骨牛肉逐步開放至全牛進口,但是每次美國牛肉問題都有不少爭議;馬政府此次決定全面開放美國牛肉,目標很明顯的並未著眼民生而是政治議題,既然是政治交易,就要看政府能在這個議題上,是否能夠獲得可以與狂牛病陰影可以平衡的利益了。

  進口美國牛肉為何會弄得各界緊張兮兮,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美國是狂牛病疫區,狂牛病發生在人類身上稱為新變型庫賈氏症,人類若食用病牛製品而染病,患者在一年內會發病死亡,狂牛病是絕症,患者無法治癒,依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定,各國狂牛病疫情的等級可分為三等,分別是狂牛病“風險微不足道國家”、“已控制風險國家”以及“風險不確定國家”,而在二○○六年之前,則規定疫區的國家要有長達七年時間未出現疫情,才可被認為是“風險微不足道國家”。

  社論說,美國分別在二○○三、二○○五及二○○六年發生狂牛病案例而被列為疫區,照說台灣不應進口美國牛肉,可是扁政府在二○○五年及二○○七年開放了無骨牛肉進口,而今馬政府再進一步放寬進口限制,扁馬前後兩個水火不容的政體,對進口美國牛肉態度一致,清晰可見受美國政治力涉入的鑿痕。

  為了說服“國人”接受美國牛肉,衛生署表示,這次台灣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幅度和韓國一樣;衛生署還指出,全球另有三十多國家同意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的幅度比台灣還大。其實,相同疫情等級的疫區國家相互進口牛肉,較可以了解,可是台灣與韓國卻是非常特殊的案例,因為這兩國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狂牛病的非疫區,這或許是政府為何要拿韓國來與台灣進口美國牛肉的條件比較的原因,想來是想表達“韓國都不怕,我們怕什麼?”

  我們怕什麼?有兩點要說明:首先是安全問題,非疫區國家進口疫區牛肉,就會被認定為與進口國同等的安全等級的疫區,台灣在就是因進口美加牛肉,狂牛病防疫安全等級,由原來最高的“風險微不足道‘國家’”,降為與美加同級的“已控制風險‘國家’”,也就是台灣已成了從未有狂牛病例的疫區;所以進口美國牛肉以後,“國人”得狂牛病的風險就等同美國人,也就是說,除非美國保證從今起不再會有新的狂牛病案例,才能保證台灣不會有狂牛病。

  社論說,另外則是政治問題,若要談政治,那麼就要算清我們在這項政治交換中,可得到什麼回饋。韓國進口美國牛肉是有交換條件的,就是簽訂韓美自由貿易協定(FTA),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一年可為韓國帶入約一百五十億美元的貿易額,即使是如此好康,韓國總統李明博為了進口美國牛肉引發的“狂牛病風波”,聲望由當選就職時的六十趴一路狂跌到二十趴,弄得灰頭土臉甚至倒閣;韓國可以為了貿易獲利而不怕狂牛病,那能讓我們不怕狂牛病的誘因又是什麼?

  套一句民間俗語:“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政府既然已捨安全而就政治,那麼就應告訴民眾,進口美國牛這筆生意,是台灣賺到了。付出,才能收穫的,只憑嘴巴罵人,雙手打人就成英雄的,古今從無一人。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