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許淑芬:國共一甲子 台灣秋瑟哀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4 11:47:05  


  中評社台北11月14日電/台灣維新基金會、影子政府政策部主任許淑芬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說,“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這2天13、14日在台北舉行,這個號稱史上學者(黨政軍)陣容最強大的大陸代表團,是由“大陸和平崛起論”的建構者,曾任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的鄭必堅擔任團長,當時校長是由胡錦濤兼任。

  文章說,如何看待此次的會議?這是去年“胡六點”提出後,這一年來馬政權在大陸主導下,一步步邁向統一架構及兩岸關係內政化、“兩岸同屬一中”法律化的號角,號角是對大陸而言,因為步步得逞後,大肆吹起終極統一的號角前進,對台灣而言,則是哀歌的前奏,秋瑟中一去不復返。

  文章說,“兩岸一甲子”的會議名稱應該改成是“國共一甲子”比較貼切,因為這60年來,台灣與大陸關係的演變發展,都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在主導,除了民進黨執政的那8年“內熱外冷”的奇特現象之外,鮮有國民黨以外的政治勢力參與兩岸關係的決策與主導,更遑論大陸有共產黨以外的政治勢力曾經參與其中,所以真切的會議名稱應該是“國共一甲子”。 

  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發表告台灣同胞書30年座談會”談話,明確框架未來台灣和大陸要做的幾件事:一中原則之下,增進政治互信、促進經濟合作、加強文化與人民來往交流、維護國家主權、協商對外事務,以及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等。

  文章說,看看這將近一年來的發展,國共論壇很熱烈地一直上演,增加國共兩黨的政治互信、兩岸金融MOU(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換文、開放陸資來台、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簽署也箭在弦上、外交休兵下,台灣自1993年來首次未透過“友邦”提案參與聯合國,一次性地以“中華台北”名稱參與今年的WHA(World Health Assembly,世界衛生大會)大會,一步步都照著“胡六點”在走,接下來呢?就是“和平協議”。這“國共一甲子”的會議就是為“和平協議”吹起大陸的號角,也是台灣秋瑟哀歌的前奏。 

  文章稱,顧名思義,很多人看到和平協議是好事,避免戰爭、和平發展誰不要?但大陸的和平協議是什麼?為什麼要在此時不斷地、急促地架構和平協議的內容,同時法律化台灣大陸政治終局的結論,這就是令人最怵目驚心之處。 

  和平協議一中架構

  文章說,看看大陸社科院台研所政治室主任謝郁在會上發表的論文:和平協定是以法律形式確立“兩岸同屬一個大陸”架構,是“一國內部”的協議,大陸為了避免“兩岸分治成為永久之事”,界定台灣大陸關係是一國之內的事務,外人(國際、美國、日本)沒有插手的餘地。

  文章稱,所謂“和平協議”(Peace Accords / Peace Agreements),是在中止一國政府與政治實體、數個政治實體間之武裝衝突 。在國家實踐上,“和平協議”多屬政府與叛亂團體、交戰團體締結之聲明,不屬於《維也納條約法公約》有關條約之定義。以此對照大陸社科院謝郁所提出的“和平協定”,難怪國台辦發言人楊毅說,此次會議“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文章稱,而台灣呢?據媒體報導,這次集合兩岸重量級學者在台北舉行“二軌”對話,幕後最大的“推手”是馬英九。這就是這曲秋瑟哀歌的主奏。當台灣由“兩岸和平協議”正式定位為大陸內部事務,經由“兩岸和平協議”法律形式確立“兩岸同屬一個大陸”架構,秋瑟哀歌、寒冬凜冽,台灣還有春天嗎?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