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不升值有理 外國政客應閉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1 00:46:02  


 
  如果升值是這麼好,為何中國仍要抗拒呢?北京政府主要有三種反對的論點。首先,中國強烈否認從匯率政策中獲取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無疑,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匯價在今年出現了顯著升幅,但若只注視於這一點,則是忽略了對全局的觀察。自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其他國家紛紛讓貨幣兌美元貶值,但中國卻維持了大致穩定的匯價,因此,從2008年起計,人民幣兌大部分外國貨幣--除了日圓--的匯價,都是上升而非下降。

  此外,北京政府也認為,中國對於世界經濟平衡貢獻良多。受惠於金融及財政刺激政策,中國的本土需求帶動今年的GDP增長高達12%,而出口的收縮則拖累了GDP的4%,兩者相加,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達到8%。因此,中國的決策者認為,人民幣長遠而言有升值的需要,但此刻卻不是適當的時機,因為經濟的復甦仍不穩固,尤其是出口在過去12個月下跌了14%,至今仍未回復正增長。

  最後,所謂“人民幣升值能讓中國重掌金融政策主導權”此論點,也顯得過度簡化。中國在2005年獲得的經驗是,循序漸進的升值將吸引國際投資者押注於人民幣的長升長有,屆時熱錢湧入將令中國本土流動性氾濫。另一方面,若進行一次過的大幅升值--比如說25%--在政治上也是不能接受的,因為這將讓大批本土出口商在一夜之間喪失競爭力。

  此外,許多中國經濟學家也認為,所謂人民幣升值將減低美國貿赤、讓其經濟受惠此一期望,也是被過分放大了。因為,中國的本土出產和美國的本土出產,只存在很小的重疊部分,因此美國本土生產的貨物並不能取代中國的入口貨物。相反,美國消費者最後將需付出更高的價格購買進口貨--無論是來自中國抑或越南等其他新興經濟國家。

  該刊認為,上述的論點解釋了為何中國堅拒讓人民幣升值。的確,在長遠而言,人民幣升值將令中國受惠,包括把未來經濟增長的勢頭從投資和出口轉移向內需消費,並大大增強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從而讓小市民在經濟高速增長中獲取更多好處,一改過往大企業霸佔了大部分利益的局面。

  但該刊強調,無論中國在何時讓人民幣升值,都不會是出於外國遊說(foreign lobbying)的結果--事實上,若外國政客“閉上嘴巴”(shut up),中國反而更有可能改變貨幣政策。最後,該刊預料,中國比較可能讓人民幣升值的時機,應該是在明年,因為屆時出口和通脹率將會回復增長,而GDP增幅也可能高達10%,到時候,支持人民幣升值的論點將會更為有力。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