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取代韓國成第一造船國 造軍艦能力大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0 17:10:41  


資料圖:國產054A護衛艦量產進度迅速,圖為黃埔造船廠兩艘未完工054A共泊的場景。
 
  報道透露稱,商船及戰艦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的裝備。商船的裝備基礎且簡單。載重量為30萬噸的超大型油輪與尼米茲級航母同等大小,但是它的建造成本則比後者少得多——超大型油輪為1.3億美元,而尼米茲級航母的建造成本則超過了40億。事實上,僅僅航母每年的運營費用都多於超大型油輪的建造成本。此外,商船與戰艦的區別還在於其各自船員的數量。

中國戰艦製造能力躍升 

  報道稱,通過建造這些商船,中國已經具備了建造基本戰艦船體的能力。雖然中國在建造機密電子設備、機械系統以及軍艦所需武器方面仍有不足,但也在不斷取得進步,儘管與其在造船領域取得的進步相比,這並不算什麼。

  報道指出,值得注意的是,載重噸代表的是船舶上搭載所有物品的總重量,包括供給品、各色各樣的裝備、燃料,甚至人員,通常以長噸為單位:一般說來,1500載重噸的貨船可搭載1775體積噸。不過,戰艦噸位的計量方式有所不同,以“排水量噸”計量。因為每單位體積的海水實際重量大約等於一長噸,排水量便可大概得出軍艦的實際重量。

  報道稱,中國之所以能夠在商業造船市場上獨占鰲頭,部分是因為韓國造船商很難繼續擴大規模。除勞動力成本較高之外,韓國還面臨著諸多其他限制。認識到無法在規模上與中國造船廠相抗衡的韓國造船商開始在建造更複雜、更昂貴的船舶上投入更多精力。十多年前日本被韓國取代時,也選擇了相似的道路。另外,中國為國外客戶提供優厚的借貸條件、為國內造船商提供低息貸款,也是中國占據更多市場份額的原因之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