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虎年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13 00:11:00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光明日報刊載署名馬鐵漢的文章《虎年說》,全文如下:

  今年農歷歲逢庚寅,俗稱虎年。提起虎來,人們就會想到動物園裡那花紋斑駁、威風凜凜的“獸中之王”。然而在遠古時期,人類以漁獵為生,生活艱苦,風險重重,猛虎傷人之事時有發生,致使人們“談虎色變”,虎成為人類的勁敵。於是有些原始部落畏懼猛虎的雄威,就把老虎作為本民族的標誌——“圖騰”來崇拜,甚至畫圖時還給虎添上了雙翅,使之變成飛虎,這樣,虎的威力更加不可一世,成為名副其實的“如虎添翼”,虎被看成神聖不可侵犯的神獸。

  春秋戰國時期,刀兵相擾、戰火連綿,軍務中用銅制的虎形牌作為兵權的憑證,名曰“虎符”,此物背有銘文,長約半尺,分為兩半,右半存於朝廷,左半給統兵將帥或地方長官,調兵遣將須持符驗證,才能奏效。公元前257年,秦兵圍困邯鄲,趙國求援,魏王懼秦,命老將晉鄙駐兵不前。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為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從魏王處盜來虎符,奪取兵權,終於在邯鄲擊退秦兵。這一故事題材曾被編寫成戲曲劇本《虎符救趙》和話劇劇本《虎符》。這種銅質虎符一直沿用至漢。元朝官僚身佩虎符,但已改用黃金制成。此外,皇帝頒給文武大臣得以便宜行事的憑證為虎頭金牌,俗稱“虎頭牌”。

  由於虎的凶猛令人望而生畏,因而武士的稱謂往往冠以虎字,如人們把剽悍的將軍稱為虎將。《漢書.王莽傳》:“莽拜將軍九人皆以虎為號,號曰‘九虎’,將北軍精兵數萬而東。”後來虎將就成了勇將的通稱。漢代武官中設有虎賁中郎將,其來源可上溯至周初,“武王戎車三百兩(輛),虎賁三千人,擒紂於牧野。”可以說,紂王的覆滅,三千虎賁立下了汗馬功勞。“漢平帝時,設虎賁郎,置中郎將主宿衛,無常員,多至千人。”看來他們是輪流為皇宮值夜班的武士。虎賁的意思是猶如猛虎之奔走,形容其一往無前。漢光武帝劉秀曾拜蓋延為虎牙大將軍,以壯軍威。三國時,蜀國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合稱“五虎上將”。魏將許褚驍勇善戰,膂力過人,號曰“虎痴”。馬超與曹兵交戰時,稱許褚為“虎侯”,不敢掉以輕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